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国家Ⅰ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目前仅分布于陕西、四川和甘肃三省的秦岭山脉和岷山、邛崃与凉山山脉等青藏高原东缘的边缘地区。根据国家林业局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WWF)截至2004年、历时4年的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全面调查结果,我国现存野生大熊猫约1600只。一万多年以来,由于受晚更新世冰川末期的影响,以及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对栖息地的逐步蚕食,分布于秦岭、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等六个山系的大熊猫,已成为六个孤立的小种群,且秦岭种群已分化为大熊猫的一个亚种——秦岭亚种(Ailuropoda m.qinlingensis)。 大熊猫的人工圈养繁育工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圈养于世界各地的大熊猫共有183只。其中,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卧龙)及其所属的碧峰峡基地(雅安),以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共有大熊猫143只,是最大的三个人工圈养种群,占圈养大熊猫总数的78%。 本文在中国大熊猫保护中心(卧龙)及其所属的碧峰峡基地(雅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楼观台珍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共采集大熊猫秦岭亚种和指名亚种(Ailuropoda m.melanoleuca)的63只随机个体的粪便、血液、肝、肾和皮张样品73份,并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DRB和DQA位点的第二外显子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别开展了粪便中大熊猫高质量DNA提取方法的研究和MHC基因DRB和DQA位点的遗传变异性分析,获得了如下的主要研究结果: 1.建立了大熊猫粪便样品长期保存,以及自粪便样品中提取大熊猫高质量DNA的技术方法,解决了该物种基因组DNA获取的非损伤性策略,并为其它濒危野生动物基因组DNA的材料来源提供了借鉴。 2.在大熊猫秦岭亚种和指名亚种中,共发现MHC基因Ⅱ类分子的DRB位点有7个等位基因,分别被命名为Aime-DRB*1、Aime-DRB*2、Aime-DRB*3、Aime-DRB*4、Aime-DRB*5、Aime-DRB*6和Aime-DRB*7。其中,秦岭亚种在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