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从最初的荒诞、不为人理解到如今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语言甚至已被言语社团所认可和接纳。随着网络文化与现实社会生活融合地越来越紧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会在网络流行语中显现出来。网民通过创造和分享这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心理感受。网络流行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娱乐方式,并将保持强劲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因此,网络流行语不单单是人们娱乐消遣的工具,而且是现代汉语语言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把这类语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甄嬛体”为例,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机制进行研究,探究其形成过程,以此例证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传播。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引导和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语言生活环境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可以使网络流行语更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将“甄嬛体”看作一种独立的语篇构式,以图式化和仿拟为理论基础,构建SP框架来解释其生成过程,并探讨其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笔者选取微博中2012年到2014年期间网友所使用的共1042条有关“甄嬛体”的语篇流行语作为语料,总结出九类“甄嬛体”构式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发现:1.句法上,“甄嬛体”构式属于语篇构式,是由一句或者几句衔接性话语组成的语篇结构。其中,在复用和传播过程中对原型句法结构的扩展使用多于直接例示,占53.36%。同时,高频使用的句法结构会反过来影响和规约“甄嬛体”构式的形式。扩展使用是在“甄嬛体”句法图式化过程中对原型句法结构进行模仿和拟创而形成的。2.语义上,根据对原型语义的例示和扩展,发现其生成过程有细微差别。前者中话语的构式意义和剧本中所体现的意义一致,同时构式的原型例示正是剧中台词,属于对原型的例示性详述。后者中语篇构式对原型进行调变、扩展和延伸后基于用法形成的临时表达。但是,不管是对原型语义的例示还是扩展,都是在仿拟机制下完成的,是对原型语义的模仿或延伸。3.语用上,“甄嬛体”这一语篇流行语体现了四个语用特征:主体性、娱乐性、能产性和即时性,并且在不同的语篇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语用意义。本文认为网络流行语的语用意义是在对原型语用的仿拟下完成的,重点是对原型语用的模仿,以达到幽默和标新立异的语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