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2013年间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接近10%,2010年我国GDP总额折合5.9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1978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比为2.57,到2013年时城乡收入差距比已经扩大到3.03,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损害低收入者的利益,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本文从金融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角度出发,分别采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结合金融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考察这两者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从金融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两个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掌握目前国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发掘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学者们对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同样,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研究也相对较为全面,但目前学者普遍从单一因素的角度考察其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而往往忽视金融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其次,构建金融发展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理论机制。金融发展的直接效应主要分为三类: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效应、金融发展的降低贫困效应;间接效应指金融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又通过影响就业机会、运输及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三个方面作用于居民收入,最终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然后,对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发展进行趋势分析。主要对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介绍,然后利用1978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这三个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利用1998~2013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对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以确保实证分析结果可靠、准确。结果表明,当不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中介效应时,金融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能够显著的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分析结果与全国相同,其中,东部地区由于其良好的金融发展基础使金融发展对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最为强烈,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最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部地区作为全国的交通枢纽,交通发展在其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经济影响也最为强烈;当考虑金融发展的中介效应时,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能够起到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同时模型结果也证实,存在间接金融发展的中介效应,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利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交通基础设施在不考虑金融支持的情况下,表现出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脱离了金融支持的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完全依赖于政府财政,加重人民税负;另一方面,缩小居民投资渠道,相对的减小了居民收入水平,假设等额减小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那么城乡收入差距将被拉大。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金融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其他相关的重要因素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在国家解决城乡收入问题的过程中尽一丝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