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川西高原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本文利用采自川西高原地区的树轮资料,建立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并分析其年表特征。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年表对气候要素的响应,据此重建了川西高原地区4条历史气候序列,并分析其气候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川西高原地区11个样点的树木年轮宽度标准年表,研究分析发现,该区域11个采样点的树木年轮生长具有较好的同步性,样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都含有较强的气候信息,可以用来提取出历史气候变化信息,但各采样点对具体气候要素的响应又存在着差异。总体上来说,在整个川西高原地区,温度往往是林线生长的限制因子,而降水表现的却不明显。(2)利用不同的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别建立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北部和南部的不同气候要素共计4条历史气候序列:第一条序列,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云杉树木年轮样本,重建了川西高原东北部地区1506年以来7~9月平均温度的变化。重建结果显示,在过去的505年中,极端高温年份为69年,极端低温年份为54年,且存在6个暖期时段(1511~1526,1530~1548,1577~1590,1612~1659,1677~1688,1704~1784年)和9个冷期时段(1549~1576,1591~1611,1689~1703,1785~1828,1836~1856,1864~1899,1902~1931,1934~1951,1962~1997年)。同时,利用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周期信号检测,发现重建序列主要有2~5年、7~11年、12~26年、35~48年和120年的显著周期振荡。第二条序列,采用四川省松潘县西部牟尼沟二道海采集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川西东北部松潘高原地区162年树木年轮年表序列。分析了该年表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年表对5月份降水反映敏感,由此重建了松潘高原地区1849~2010年5月降水序列。结果显示,1849年以来先后经历了4个偏湿阶段和3个偏干阶段,偏湿阶段为1879~1889、1920~1939、1941~1959和1992~2005年,偏干阶段为1862~1878、1890~1907和1960~1991年;重建序列存在着8~10年、10~20年、32~50年和60~80年的周期。第三条序列,利用采自川西高原热基沟地区的树木年轮样本,建立了川西高原北部色达1506~2008年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利用该年表重建了色达1506年以来的7月平均最高气温序列,通过“逐一剔除法”进行交叉检验,重建方程稳定可靠,方差解释量为39.7%。重建序列显示:暖期时段有5个,为1512~1548、1577~1590、1612~1660、1670~1687和1704~1784年;冷期时段有7个,为1549~1579、1591~1611、1688~1703、1785~1828、1837~1856、1863~1902和1962~1998年。同时,利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法进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振荡,主要有80~130年、24~33年、7~16年和2~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第四条序列,利用采自川西高原金川情人海沟地区的云杉树轮样本,分析了树轮宽度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利用该年表重建了川西高原南部金川298年来的平均气温序列。近298年来川西金川6月平均气温平均值为18.24℃,经历了3个暖期时段和4个冷期时段。暖期时段为1825~1839,1854~1892和1951~1961年;冷期时段为1792~1804,1842~1853,1864~1893和1911~1924年。同时,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2~3年、7~8年、20~30年、32~64年和70~130年左右的变化周期。(3)将重建序列分析结果与研究区域周边研究结果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相比较,其研究结果得到了较好的验证,表明了本次重建工作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