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多苷片是由雷公藤的干燥根提取、纯化制得的,具有良好的抗炎、免疫抑制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疗效确切。但临床不良反应高发,且临床应用表明不同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药效和毒副反应有较大差异。由于雷公藤化学成分复杂,多个成分既为有效成分又为毒性成分,而目前多仅对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酯醇)或雷公藤内酯甲进行含量控制,无法全面的对雷公藤多苷片的药效和毒性进行控制。明确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建立全面科学、符合中药制剂整体起效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拟通过体外实验,评价不同厂家的药效及毒效差异,结合雷公藤多苷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雷公藤多苷片药效、毒效数据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色谱峰之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主要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为寻找科学合理的药效评价指标、质控指标以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选择7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共计筛选出18个特征色谱峰。对7个厂家样品指纹图谱中18个特征峰峰面积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得到第5、6、7、9、10、15、18号峰是区分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主要特征峰。 采用LPS刺激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抗炎药效,以细胞增殖抑制IC50、TNF-α和IL-6含量为指标,分析抗炎药效与雷公藤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发现以细胞增殖抑制IC50为指标时,第1、2、6、7、8、17、18号峰是主要药效峰;以TNF-α抑制率为指标时,第1、3、5、6、7、13、15、18号峰是主要药效峰;以IL-6抑制率为指标时,第3、4、5、9、10、11、14、15、16号峰是主要药效峰。 采用Con A刺激的小鼠脾细胞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片免疫抑制药效,以细胞增殖抑制IC50、细胞因子IFN-γ和IL-2含量为指标,分析免疫抑制药效与雷公藤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发现以细胞增殖抑制IC50为指标时,第1、2、6、7、17、18号峰是主要药效峰;以IFN-γ抑制率为指标时,第1、2、6、7、8、9、12、13号峰是主要药效峰;以IL-2抑制率为指标时,第1、2、6、7、8、13、17、18号峰是主要药效峰。 体外毒效试验选择大鼠肝细胞、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大鼠心肌细胞分别考察雷公藤的肝、肾、心脏体外细胞毒性,以细胞增殖抑制IC50为指标,分析毒效与雷公藤指纹图谱的谱效关系,得出在肝细胞毒性方面:第1、2、8、9、12、13号峰是主要毒效峰;在肾细胞毒性方面:第1、2、6、7、17、18号峰是主要毒效峰;在心脏细胞毒性方面:第6、7、13、17号峰是主要毒效峰。综合3个方面的毒性数据,得出A厂家体外肝、肾、心脏毒性较大,D厂家对肝细胞毒性最弱,F厂家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毒性最弱,E厂家对心肌细胞毒性最弱。 综合药效与毒效试验结果,得出:A厂家抗炎、免疫抑制药效最好,但毒性也最强;B厂家抗炎药效较弱,肾细胞毒性较小,肝细胞毒性和心脏细胞毒性却较大;G厂家免疫抑制药效较弱,毒性中等强度,说明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与毒性成分有部分是重合的。综合谱效结果,得到:第3、4、5、10、11、14、15、16号峰是主要药效无毒效峰;第8、9、12、18号峰是主要药效次毒效峰;第1、2、6、7、13、17号峰是主要药效兼毒效峰。在质量控制时,应该提高主要药效无毒效成分,控制主要药效次毒效的成分,重点控制强效强毒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