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台山素以“清凉世界”的美誉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而闻名于世,作为“华北屋脊”,这座圣地名山拥有遗存丰富的宗教建筑,2009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景观类”遗产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清单中,佛寺庙宇的建筑与佛寺内的佛塔,包括塑像与壁画都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佛光寺是五台山诸多寺庙中创作年代最早、迄今为止遗存基本完整的历史最悠久的。位于民风淳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交通便利的豆村,其环境、建筑布局、空间群体组合、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寺中的东大殿,作为木结构建筑的遗存首例,气势宏伟又不失沉稳庄重,享有“中国木结构建筑第一国宝”的美誉。 本文以佛光寺的空间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四个研究层面展开对佛光寺空间形态的全方位剖析。首先详细介绍了佛光寺悠久的历史及历史演变过程中它的空间布局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经年累月,佛光寺随朝代更迭在不断地遭受毁灭和修葺中形成了稳定的空间形态。接着分析了形成佛光寺这种浑然天成的整体形态的原因,除了要考虑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山脚溪水潺潺的自然环境因素之外,还受到传统的宗教人文思想的影响,传统“风水学”、礼制思想以及宗教文化都成为左右佛光寺整体空间形态不可或缺的因素。另外,建造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寺院的建筑形态和格局。其次文章占据了较为长的篇幅详细介绍了佛光寺内部空间形态特点:矩形平面所构成的“回”字形特有布局,“层层递上”,组合形式整齐而不失灵活,划分出各个不同建筑功能的使用面积。佛光寺以“合院式”的空间组合方式,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吻合,也顺应了我国礼制宗法的要求,其单体建筑在立体构建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整个寺院建筑从主殿到配殿至配房都足以充分展现出我国传统建筑之美。佛光寺殿内空间主要用于存放佛像和人们礼拜祭祀。最后文章通过分析佛光寺的空间形态,挖掘佛光寺研究价值,探索出对佛光寺建筑的一系列保护渠道,希望可以进一步扩大寺院木结构建筑的影响,使我国典型的建筑寺院得以完好保存。 文章在深入分析查阅有关五台山文化及佛光寺的空间形态理论的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法、文献收集分析法以及综合理论分析法,以佛光寺的历史沿革和空间布局的演变为切入点,通过对形成佛光寺整体空间形态的主导因素的全面剖析,试图深入解读佛光寺的内部空间形态特点,从而在古建筑文化研究领域认识佛光寺的空间形态价值、佛教文化价值及艺术美学价值,在实践中为佛光寺自身及周边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