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的地球化学指标方法,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己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及群落结构。但是生物标志物方法在北黄海-渤海海域的应用研究还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对北黄海-渤海表层沉积物和冬、夏两个季节的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类脂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类脂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和长链正构烷烃。对北黄海-渤海表层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硅藻、甲藻和颗石藻这三种浮游植物的生物标志物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泥质区,同TOC的分布模式类似。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对含量的影响,将这三种生物标志物含量分别与TOC做比值,结果发现相对含量高值区与高生产力区相对应。以这三种生物标志物的相对比例来分别指示浮游植物在北黄海-渤海的相对贡献变化,结果表明近岸区硅藻相对贡献高,这主要与硅藻在高浓度硅的情况下具有竞争优势有关;而由于对营养盐的竞争关系,甲藻相对贡献高值区处于远岸区。在北黄海中部发现高的颗石藻相对贡献,与黄海暖流入侵路径相对应。对表层悬浮颗粒物的研究结果表明,菜子甾醇和甲藻甾醇的含量分布与以往的浮游植物调查结果一致。但与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分布对比中发现,两者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海源有机质来自于某个季节,而表层沉积物的海源有机质则反应的年或几年的生产力: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海源有机质来自于表层海水,而表层沉积物中海源有机质则代表了水柱输出生产力:此外,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有机质输出到表层沉积物的过程中受到了了迁移、转化和降解以及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某个季节的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生物标志物不可能与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物有很好的对应。此外,本论文还分析了沉积物和颗粒物样品中的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长链正构烷烃没有表现出奇偶优势,这可能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的石油烃污染有关,因此长链正构烷烃不能用来指示表层悬浮颗粒物中的陆源有机质。但是表层沉积物中的长链正构烷烃表现出了明显的奇偶优势,并从长链正构烷烃的分布可以看出,同TOC的分布模式类似。为了消除粒度和沉积速率的影响,本论文利用TMBR指标来指示表层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质。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的TMBR高值区集中在黄河口和近岸浅海带,这一分布趋势和以往研究相符。同时进一步对表层沉积物中C/N、δ13C和CaCO3的分步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与TMBR的分布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