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大量资源投入,就公共服务的供给改善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两个目标而言,购买公共服务这个实践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有鉴于此,必须反思作为主导方即政府在其中的行动,其行动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背后隐含什么样的逻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丰富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的视角,围绕购买公共服务提供建议。国内的相关研究偏重微观分析和个案研究,缺乏对政府行动逻辑的简洁总结。论文借助治理理论、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和新制度主义的组织理论,聚焦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从场域、主体、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形成一个分析框架。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江苏、江西三地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文献分析展开研究。论文首先提炼了购买公共服务场域中的两个主要的特征,即分离和缺位,自主与约束;其次,论文对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三方主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三,论文将政府行为从购买决策、过程监督、关系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四,论文分析社会组织因此出现的策略性行为,以及这对公共服务的产出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论文最终将政府行动逻辑概括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其中功能强化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体制吸纳是在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多策略地扩大非对称依赖,加上社会组织党建(这不局限于参与购买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双管齐下,让社会组织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协作者,消除其对政府权威的可能挑战。论文认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是一般意义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在特定场域的进化版,反映了政府控制如何在购买公共服务中技术化生长。论文认为功能强化-体制吸纳行为扩大了自主和约束的冲突,使得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割裂成为现实,也带来了社会组织的内卷化,这和社会治理的方向相背。基于治理理论,作者认为应该进行政府行为的逻辑再造,转变为主动培育-合作供给,考虑到政府相对社会组织的巨大资源优势,政府应该主动进行制度供给,这包括缩小非对称依赖、收缩优先权、模式创新、引入公众参与等等。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体现在:首先是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核心问题,聚焦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其次,通过场域、主体、过程、结果四方面构建了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提炼了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关键特征,从利益、制度、和行动的复合角度开展论述,通过动机、可能、手段等层层递进分析,在理论层面对购买公共服务中的政府行动逻辑作出合理解释,从微观分析上升到宏观总结;其三,发现了政府控制的技术化生长这一个隐藏的过程,将政府控制这一抽象过程具体化。论文还揭示了其可能带来的隐忧—社会组织的内卷化,并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