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本质是人际互动。在明确的专业发展意愿牵引下而启动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一种典型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有其独特运行机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建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模型。作为共同体主体的学习者与助学者在学习活动及其人际互动中实现着双向转换,而学习活动及人际互动的有效运行需要一定学习环境的支持,其中基本支持包括物质设备支持、人力支持和信息流通支持,三者主要由教师所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等行政机构提供。在教师开展学习活动过程中同时发生着知识建构、意义协商和角色跃迁三个过程。知识建构的持续进行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产生与凝聚成为可能;意义协商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人际互动得以持续保持;角色跃迁使教师个体在共同体中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并体验到了基于知识与意义深化的专业成长。要深入分析共同体的运行机制,须从教师个人与集体的知识建构角度入手。引入知识管理视野和知识创造理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知识建构过程。开展知识建构的前提是树立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相融合的新型知识观。知识观的更新包括跨界、升维、复合和协同四个阶段。而知识建构过程包括SECI模式的横向建构和知识螺旋的纵向建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要素:目标体系的构建、活动序列的设计、共同体规范的建立和资源配置。基于知识管理视野深化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运行机制模型。教师工作坊的实践模式在逐步探索和完善之中。教师工作坊以活动为单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知识管理视野和知识创造理论对面向高中教师的“七色彩虹”教师工作坊和面向大学教师“相·遇”教师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和活动主题予以考察,阐发活动中的知识建构过程即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两个实践模式符合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并且呈现各自的实践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