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与文化传承、民族兴盛密不可分,两岸流域孕育了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明。城市化的全面推进,河道再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独流减河作为天津市南部重要行洪河道和防线,河道两岸土壤环境恶劣,土体结构粘滞,盐碱化严重,河道绿化问题十分紧迫。本文以天津市独流减河下游绿化试验段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了独流减河63-64km河道状况,分析了该段河道水质状况以及土壤相关理化性质,结合天津市盐碱土的特点,从多年对盐碱土的研究和绿化工程实践出发,进行了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和野外大田灌水淋盐试验,针对滨海盐碱土提出了改良利用方案,探索切实可行的河道绿化技术,以期为河道绿化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该地段河道盐碱土土壤容重在1.22-1.60g/cm3之间,平均值为1.42g/cm3;土壤孔隙度在40.31%-51.05%之间,颗粒分散,质地粘滞;土壤机械组成粉粒所占比例达69.99%,砂粒含量仅占15.39%,土壤质地属于粉质粘土类;土壤渗透系数分段明显,且土壤表层的透水性能较强,平均值为3.95×10-4cm/s;土壤下层(40cm处)的透水性能相对较差,平均值为2.28×10-5cm/s,为弱度透水,低于普通农田1-2个数量级,通透性差。2.该地段河道盐碱土土壤全盐量很高,总体平均值达到19.13g/kg(变动在14.91-27.28g/kg之间),与天津市绿化种植土标准相比,高出近6.4倍,植物根本无法存活,土壤p H值较高,属于弱碱性,符合天津地区的盐碱性土壤的p H特征。为确保绿化成活,降低土壤全盐量尤其重要。且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整体平均值为16.64g/kg。3.单一掺拌玉米秸秆能提高土壤通透性,但改善能力有限。玉米秸秆和山皮砂的协同作用是提高滨海盐土通透性的关键,二者混合掺拌能显著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能,但掺拌比例不同则效果不同。脱盐过程大致可分为快速脱盐、缓慢脱盐、趋于平稳三个阶段。脱硫石膏的添加可有效抑制脱盐过程中的碱化现象。4.综合分析各处理组脱盐过程及最终的脱盐效果,其中D组(原土+35%山皮砂+20%玉米秸秆+1.2%脱硫石膏)对盐土的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含盐量降低至3.95g/kg、脱盐效率达79.4%、p H为8.27,属于最优配比组合。5.在水土比达到1.4:1条件下,野外灌水淋盐试验高强改土组的土壤含盐量降低到3.61g/kg,脱盐效率达到81.1%,土壤p H为8.37,且未出现脱盐碱化现象,与室内土柱实验最优配比组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改良方案对盐碱土快速稳定脱盐行之有效。6.绿化树种秉持对盐碱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寒抗旱,栽培成活率高,且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原则,选取金枝国槐、竹柳、国槐、绒毛白蜡、金叶榆作为栽植品种。7.绿化效率调查:栽植绿化树苗两个月后,抽样调查绿化树种的栽植成活率较高,均在95%以上,但样本较小,可靠度不高;栽植树种六个月后,对独流减河绿化工程试验段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进行普查,5个品种的绿化树种除竹柳之外成活率较好,保持在94.5%以上,且树种生长势良好,再次验证了改土方案以及后期栽植养护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