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泉城济南落下帷幕,山东省已步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后全运时期。不论对于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还是山东省其他各项体育事业后全运时期都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事业应充分利用政策指导,寻找适合的发展方向,努力避免后全运时期给山东体育事业带来的如“低谷效应”等负面效应。作为体育大省,山东省竞技排球界曾经出现过较多的优秀人才如:崔永梅、姜英、朱玲、侯希臣等,但近几年在国家队效力的山东籍排球队员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名队员。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不仅女子竞技排球后备运动员的数量锐减,而且后备运动员整体的质量也有所下滑。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的不足更是愈演愈烈,山东省的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后备人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后全运时期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后全运时期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政策指导等方面做了理论性分析,对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为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运动在后全运时期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经调查后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为山东省竞技排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十一运的成功举行不仅推动了山东省各项群众体育的发展,为山东省竞技排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促进了山东省排球场馆与设施的更新与维护。不管对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还是今后排球比赛的举行或者排球运动的开展,现代化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必将对山东省省竞技排球可持续发展起到强势带动作用。2、不论是后全运时期山东省政府对全省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还是中国排协对中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做出的努力,都为山东省竞技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政策规划和指导,为山东省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促进和指导作用。3、根据对现状的调查可知,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运动员平均每年参加的比赛数量较少。目前,山东省排球后备运动员的主要输送单位是高校体育院系或体育学院,这是现在排球运动后备运动员发展的趋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竞技排球专业运动队人才的输送。山东省排球教练员的年龄、学历、指教年限等结构基本合理。山东省虽然对竞技排球运动的政策支持力度较高,如加强运动员、教练员的激励机制,对排球运动和竞技排球赛事的宣传,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些不利于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4、根据调查与分析,在所列出的影响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因素为排球队员毕业去向、优秀教练员数量和素质、竞赛训练的组织和管理、竞赛训练经费,其余几项为次要的制约因素。本研究根据后全运时期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现状,在运动员自身发展、运动经费多元化和提高教练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后全运时期山东省女子竞技排球后备力量能够又好又快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