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当时,党的干部队伍正处于政治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老化、知识贫乏、业务不精的严峻状态,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切中弊端,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并推动其贯彻落实。他们解放思想,疏通老干部“不急着让位”的想法,破除“年轻人经验不足”的思维习惯,打破落后的“台阶”论等条条框框,纠正对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认识,为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扫除了思想障碍。他们创新制度,首创干部离退休制度,制定干部任期制,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顾问委员会制度,为离退休制度的全面推行消除重重阻力。他们还建立后备干部制度,实行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干部队伍“四化”建设有序推进。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举贤荐能和民主考评,选拔任用符合“四化”标准的优秀干部。他们对党政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这一方针的推行,成功建设了一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探索了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和选拔优秀干部的人事组织制度。研究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对当前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精神,进一步推进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现代化、时代化,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