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群众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全民健身热潮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展开,作为群众体育三大支撑条件之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现状如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现状,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城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锻炼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数量不足,级别间比例失调;年龄结构不合理,各级别间的年龄比例不协调;总体上男女比例基本合理,但各级别间的性别比例不协调;职业分布具有局限性;学历偏低,锻炼率不高,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对健身功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不全面;工作性质全部为兼职;大部分家人非常理解他们的工作;指导健身能力是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具备的最重要能力;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为体育院校专业培训;有偿的比无偿的在职业道德方面做的到位;没有很好履行工作职责;锻炼指导型的比例高于组织管理型,高级中指导型占的比例较少;指导年限主要集中在6-10年和11-20年两个时间段,指导率和指导的时间偏低,指导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群有较好的体育动机和价值观;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以个人组织为主;指导场所较少,指导的项目主要是健美操、形体舞、现代舞、交际舞、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羽毛球;影响指导的因素位于前三位的是:无报酬、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平时本职工作忙,没时间和精力;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咨询与监督机制,宏观管理职能的效率低;培训方法过于简单,没有层次性,主次不分明,培训课程没有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层次和类别之分,深度和广度不够,总体培训时数及专业指导类课程较少;只有级别而没有类别的划分,资格完全由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认定,为终身制,无再培训,考核中无技能测试,培训目标较为笼统,培训经费部分由个人承担,向往国家承担培训费用,进行有偿服务;服务方式以无偿为主,职业性和公益性之间的界限模糊,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矛盾突出;职业性道路不明确,法制法规不健全,管理无序。不同活动场所锻炼者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俱乐部里面主要是中青年人,体育场馆里面主要是青年人,老年人主要在消费较低的晨晚练点;体育消费方面的投资相当少,科学健身的意识不强;锻炼者中少年和老年每周锻炼次数较多,26-45岁之间的青年人锻炼次数较少;锻炼者大多是自己练习,接受科学指导的较少,即便是有指导,指导的专业水平也较低;群众对健身有不同类别、级别和项目的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知度很低,锻炼者在锻炼过程中对健身的量、强度没控制好,健身方式的选择不适合自己;锻炼者参加主要项目为:健美操、形体舞、现代舞、交际舞、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没有专人指导是阻碍广西城市锻炼者参加体育活动的第三大因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合格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最主要素质;市场经济下,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价值得到了认可。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提高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拓宽培训渠道;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平衡级别间年龄、性别,形成级别之间的互动;大力培植业余的、志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力培养中青年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探索在职业性道路上的规律、途径、方法和措施;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的鉴定;各地政府理顺管理体制,协调关系;尽快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细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类别;扩大指导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明确岗位责任,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指导率;落实管理部门职责,提高社区组织效率;扩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认可度;加强俱乐部建设,提高体育活动人口的比例;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提高利用率;提高自然运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和推广具有广西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积极进行社会体育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优化管理机构,发挥社会团体作用;优化培训方法和课程,增加培训时数,改革资格认定和考核,解决职业与公益,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提高认识,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各部门协调发展;利用高校体育专业优势,把培训引入高校;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委员会、社区体育指导员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组织机构;加大再培训力度,增加队伍数量,提高队伍质量,优化队伍结构;实行高等体育院校学历文凭制度与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