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山地大国,山区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0%。利用遥感监测山区的变化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与挑战。大气、地形和BRDF效应导致山区光学遥感影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辐射畸变,这些辐射畸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影像在地表生物物理参量反演、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与变化检测等领域的定量应用精度。因此,以消除或抑制影像大气、地形和BRDF效应为目的的辐射校正是山区遥感定量化应用之前必须要做的预处理工作,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的辐射校正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探索基于物理模型的山区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的大气、地形和BRDF协同校正。 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研究内容:(1)选取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辐射校正物理模型,即基于地表朗伯体假设的Sandmeier模型和考虑地表各向异性散射特性的Li模型,定性、定量地对比分析两种物理模型对于复杂山区、不同太阳高度角Landsat-5 TM影像的地形校正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改进Li模型,提高模型的地形校正效果和稳定性。(2)以典型山区的国产HJ-1 CCD影像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模型,对HJ-1 CCD影像进行大气、地形和BRDF的协同校正,并从视觉效果和统计特征方面评估影像辐射校正效果。(3)改进模型依赖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来解释地表BRDF效应,针对“Landsat-5TM、HJ-1 CCD影像等与MODIS影像分辨率不匹配影响辐射校正结果”的问题,探索基于HJ-1 CCD影像自身的多期次、多角度观测数据拟合30米尺度的地表BRDF模型数据,并通过由30米BRDF模型数据衍生的HJ-1 CCD NBAR来验证BRDF模型拟合的效果。 论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 Sandmeier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形效应,但在局地入射角较大的阴坡,由于朗伯假设较大程度偏离地表各向异性散射的真实情况,其过校正现象特别明显;Li模型在地形校正时考虑了地表的BRDF效应,有效抑制了阴坡过校正现象,阴阳坡反射率趋于均一。经改进模型校正的两景影像,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光照系数的相关性得到很好的消除;光照区域各波段的类内变异系数减小;改进模型在Li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地形校正效果。(2)经改进模型校正的HJ-1 CCD影像,其整体对比度增强,阴阳坡同类地物反射率的差异得到消除,地形起伏造成的立体感得到有效抑制。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分布整体向低值区域移动,蓝光波段移动幅度最大,指示改进模型较好地消除了影像的大气效应;各波段直方图由校正前的双峰分布转变为近似的正态分布,与自然现象中的地物随机性一致。经过改进模型校正后,阴阳坡同类地物的反射率光谱曲线基本一致,改进模型适用于山区环境星影像的辐射校正。(3)基于16天内积累的多角度环境星影像拟合半经验核驱动BRDF模型,反演模型的驱动核权重系数,并重构与环境星影像同尺度的BRDF模型,具有可行性。 本研究为山区中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自动化处理奠定了基础,为其定量化应用提供了可能。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充分考虑了山区地形起伏、地类复杂的特征,首次利用基于NDVI分组的地物的MODIS BRDF模型参数解释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BRDF效应;(2)首次尝试基于中高空间分辨率的复杂山区环境星多角度观测数据,拟合30米分辨率的BRDF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