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是目前已知的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专职APC,可启动并调节免疫应答,有效刺激T、B淋巴细胞活化,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缺乏有力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可能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抗原性弱、患者APC功能低下,使肿瘤抗原不能被有效提呈给淋巴细胞。因此,通过体外扩增DC并增强其抗原提呈功能,建立以DC为基础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以肿瘤患者骨髓、外周血CD34~+细胞或CD14~+细胞为来源,体外诱导培养DC,再以自体 祭一军匹大甘顷*时伍岱人一肿瘤细胞抗原致敏DC后回输患者,激发体内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这是目前DC用于临床抗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基本思路。 目的:本研究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 cell,MN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培养 DC的方怯;以健康供者MN C为对照,检测患者*C的形态、表型及功能:并研究经肿瘤细胞冻融抗原致敏的DC在体外诱导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 方法: 1.DC的诱导及鉴定:以化疗联合皮下注射G-CSF对肿瘤患者及单独以G-CSF对正常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外周血MNC,经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贴壁纯化后,加入含10%FCS的RPMll640,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分化,诱导d6加入TNF心促进DC成熟。分别以倒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DC形态变化;FCM检测细胞表型变化;卜汀 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自体血浆培养 DC:以患者自体血浆(Autologous plasma,AP)代替FCS,余培养条件不变,对患者来源的细胞进行诱导培养,观察其形态、表型变化及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与FCS培养的DC进行比较。 3.体外细胞毒实验:以肝癌细胞株HepGZ冻融抗原致敏患者DC,作为DC疫苗(HepDC人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单个核细胞0BMC)中非贴壁细胞(淋巴细胞,L),调整细胞密度为 IXI 06/mL,以含 -7- 第·军0 ^穆’*碌位~大一IL工、10%FCS的 RPMll640培养;将 HepoC以 SX 10‘/mL密度加入上述淋巴细胞中,共同孵育72h(设未致敏DC组和单独淋巴细胞组为对照),分别称混合培养细胞为HepDC{、DCL和L。以HepDC-L、DC士和 L作为效应细胞,肝癌细胞株 HepGZ、SNIMC772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为靶细胞,以不同效靶比(5:l、10:l、20:l、40*)接种于96孔板,48h后MTT法测定效应细胞对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细胞形态及表型变化:诱导后,患者DC显示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及表型特征。其中,诱导 ds(加 TNFQ活化48h),各抗原表达量明显升高,分别为:CDllc(92.27士4.88)%、CDla(45.30土5.40)%、CD86(61.57土6.88)%、CD80(54石3土4二5)%、HLA0R (82.88土二.32)%,为典型DC表型;健康对照DC各抗原表达量为CDI Ic(88.19土 1.35)%、CDla(44.43土6.12)o/o、CD86(64.43土490)?b、CD80(51.gi士2.95)%、HLA-DR(88.引上二石8)O/O,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刀5)。 2.DC刺澈T细胞增碴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患者DC具有高效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其刺激指数 (SI)与健康对照 DC的 SI无显著差异(P>0刀5);两种来源 DC各浓度的n与PBMC的m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自体血浆培养DC:以患者自体血浆(AP)代替FCS培养DC(AP-DC),加 TNFa活化后,细胞也高表达 CD、CD、 .吕- 4,fkkq4deftWI一CD86、CD80、HLA-DR等表面抗原,分别为(95.56土 l.83)O、(43.99土5.96)O、O4.09士0.92)0、(60.of土 11.35)O、(gi.73土 l.96)%,与**}*C比较,*086、N*人*R表达量显著升高(P<0刀5)。另外,。\P0C也具有高效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4.DD诱导特异性杀伤效应:不同效靶比,HepDC*均显示对HepGZ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二36土二厂7 (E*为5:1)、30.9土1.叨(IO:互)、44二土二.19(凹:二)、5二3上二84 (山):1),显著高于***组和单纯L组(尸<0刀5):同一效靶比时门0:1和叩:1),Nep*OL对NepC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另一肝癌细胞株SNI\IC7721和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杀伤率(尸<0.05),对后两种细胞的杀伤率与另两组效应细胞(DC1组和单纯L组)无显著性差异(尸>0刀5)。 结论:以肿瘤患者经动员富集的外周血NmC为来源,联合应用GN!-CSF、L-斗及yFa,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