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多路E1反向复用传输芯片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信数据传输对速率和带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原有建成的网络是基于话音传输业务的网络,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而建设新的宽带网络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且建设工期长,无法满足特定客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近期需求.反向复用技术是把一个单一的高速数据流在发送端拆散并放在两个或者多个低速数据链路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再还原为高速数据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多路E1反向复用传输芯片的设计方案,使用四个E1构成高速数据的透明传输通道,支持E1线路间最大相对延迟64ms,通过链路容量调整机制,可以动态添加或删除某条E1链路,实现灵活、高效的利用现有网络实现视频、数据等高速数据的传输,能够节省带宽资源,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系统分为发送和接收两部分.发送电路实现四路E1的成帧操作,数据拆分采用线路循环与帧间插相结合的方法,A路插满一帧(30时隙)后,转入B路E1间插数据,依此类推,循环间插所有的数据.接收电路进行HDB3解码,帧同步定位(子帧同步和复帧同步),线路延迟判断,FIFO和SDRAM实现多路数据的对齐,最后按照约定的高速数据流的帧格式输出数据.整个数字电路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设计,通过前仿真和后仿真的验证.以30万门的FPGA器件作为硬件实现,经过综合和布线,特别是写约束和增量布线手动调整电路的布局,降低关键路径延时,最终满足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集检测、记录、报警响应于一体的动态安全技术。作为信息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很好地弥补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传统保护机制的
调查骨科创伤患者应激反应,并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应激反应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编码技术解决数据传送过程中的无差错传输问题成为计算机和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对RA码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RA码的
本文深入分析了802.11标准WEP算法在数据私密和完整方面的安全性能,该算法存在IV重用、弱的密钥管理、RC4算法内在缺陷和线性的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等安全隐患,不能抵御已知明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对系统负载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行业内对频谱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并且目前可使用的频段资源也是比较有限的。终端直通通信(Device-to-
人脸检测问题最初作为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定位环节被提出。近年来,由于其在安全访问控制、视觉监测、基于内容的检索和新一代人机界面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
医学影像无损压缩算法及存储系统是目前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课题,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网络数据库等多个领域.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