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肩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文明病,特别常见于白领阶层、学生族群、长时间使用计算机工作者。由于人们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而且经常要超时赶工,肌肉紧绷,使肌筋膜炎发生机会大为增加,其好发的部位以颈部、肩胛、腰背以及臀部为主,出现肌肉紧张、酸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虽说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发作起来也很痛苦,患者常会因为疼痛而睡眠质量不佳,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低落,甚至影响生活功能和质量。笔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火针对各种痛症及劳损有很确切的治疗效果。火针的温热对皮部穴位的强烈刺激可以激发经络之气,由外至内,鼓动全身正气的运行,激发患者机体的内在抗病潜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扶正祛邪,自我恢复健康的作用。火针对肌筋膜炎患者的预防与早日康复有着很明显的效果。目的本文主要从文献及临床研究方面来探讨火针配合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同时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来进一步了解电针及火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具体疗效差异。期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日后临床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提供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入符合本课题诊断标准之患者60名,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火针针刺组)和对照组(一般针刺组)。各组具体研究方法分别为:一、治疗组:治疗方法为火针配合电针疗法。针刺主穴:天柱、百劳、大杼、肩井、肩中俞、后溪及阿是穴。颈部取1寸毫针,直刺0.2~0.4寸,肩部取1.5寸毫针,直刺0.5寸~0.7寸。针刺得气后加电刺激,左右各加两对电针,电针仪选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火针主穴:百劳、肩井、阿是穴。电针治疗30分钟后,常规出针,待患者休息5分钟后,嘱患者俯卧位,进行火针点刺。电针针刺每两天治疗一次,一周三次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火针针刺治疗一周两次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二、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加电刺激,取穴、针刺方法与治疗时间均同治疗组。各组分别于疗程结束后统一评定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均以VAS视觉类比疼痛评分法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规定的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进行计分,再按其中所规定的软组织损伤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进行评分。将全部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得出结论。结果一、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上无明显性差异(P>0.05),代表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提示彼此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可以进行同步研究。二、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不适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也提示采用电针针刺方法对于改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不适,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三、治疗前后两组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表4)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疼痛、压痛、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在改善肿胀、瘀斑、口干、便秘、失眠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改善该症状的临床体征方面的疗效相当。四、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99%,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说明运用火针配合电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患者,其疗效优于采用电针针刺的治疗方法。结论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证实火针所产生的热效应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借助火热之性,温经通络、激发经气、协调阴阳,以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而电针可加强针感、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炎症水肿,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因此将两种疗法结合运用于颈肩肌筋膜炎,确实能起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改善局部疼痛及缓解肌肉紧绷的作用。另外通过本研究观察了解到筋膜炎的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饮食息息相关,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得到改善,但由于未找出发病的原发因素并改善生活上的不良习惯,进而症状复发,甚至加重。因此本病需要医者与患者充分沟通,做好教育工作,患者积极配合,方可真正预防本病的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