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安徽),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共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国务院于2009年9月23日,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要求到2015年,中部地区争取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近年来,中部六省紧抓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加强开放力度,提升合作能力。总体来说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下发后,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对外开放环境日益改善,形成了以开放促发展、促崛起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首先,从2002年到2011年10年间,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7%,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6.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由2006年的1.67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27.2亿美元,年均增长75%。其次,中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已初具规模,园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显现成效,城市产业发展集群逐步形成。最后,对外开放平台和设施建设加快,引导促进政策也日益完善。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支撑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中部地区开放合作的历程以及历年开放合作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中部地区进一步开放合作的内部及外部因素。然后,对“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等区域的开放合作路径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中部地区进行开放合作路径的借鉴。最后,根据历年中部地区开放合作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Eviews统计软件,证实开放合作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从政府合作、产业规划、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中部地区扩大开放合作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