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可持续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生态经济学倡导从新的视点分析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涉及生态和经济系统的多个方面,既是一项生态重建工程,又是一项经济重建工程。本文以退耕还林为切入点,结合典型区域,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重新进行整合,以期实现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高寒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草),不仅对恢复该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以湟中县为例,对其退耕还林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 首先,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深入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实施地区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价。认为大规模退耕还林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另外,本文认为在区域退耕还林中,农户是工程实施的主体。农户的利益问题是退耕还林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退耕还林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其次,运用生态经济学与系统工程理论,选取相应生态、经济指标,建立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型。采用灰色关联法,建立了短期的微观静态关联数学模型,对相关生态经济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退耕还林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极强的关联性,二者互为驱动,相互促进,交互耦合构成生态经济系统。②在生态经济互动关系中,经济系统的影响占优,表明经济贫困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最大限制因素。③农户作为生态重建和经济发展的行为决策人是生态经济互动链的节点。 第三,通过模型分析,找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具有相关性的因素,并对它们根据相关程度进行排序,选出最优因素。将优势因素作为控制点代入模型中,对模型进行调整,得出具体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一新平村模式。结合样点村实际,选择林药结合的退耕模式、移民搬迁、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等作为实现地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改善流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设置,尤其是道路、通讯、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加速小流域的全面治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