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间苯二胺为模板剂,利用“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通过间苯二胺与氯丙基三氯硅烷(CpSiCl3)预胺解偶联为间亚苯胺梯形模板单元,在N-H—N的氢键作用下计量水水解并脱除氯化氢缩合,形成具有高规整性的梯形聚氯丙基硅氧烷(Cp-OLPS)。并用FT-IR,29Si-NMR,XRD及DSC对产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图谱中Si-N(1497cm-1),Si-C(1128 cm-1),梯形结构的主要基团Si-O-Si(1084、1005cm-1),侧链氯丙基中C-Cl(696cm-1)的吸收峰均存在,在29Si-NMR中,Cp-OLPS中代表[Cp(NH)SiO2/2]结构基元的半峰宽△1/2<0.5ppm,表明产物具有高度规整性的梯形结构。上述聚合物含有C-Cl活性基团,故本文又合成了一系列功能小分子,链接到大分子使其成为功能高分子。以对羟基苯甲醛与卤代烃CnH2n+1X(n=2,4,8,14,16)为原料,通过Williamson反应合成对烷氧基苯甲醛中间体,再与α-萘胺缩合得到5个新的含萘基席夫碱化合物。对n=8时席夫碱缩合反应进行了L9(34)正交试验,得到缩合反应最佳条件:无水乙醇为溶剂,摩尔投料比1∶1,温度为65℃,时间为8h。中间体及席夫碱系列化合物的结构用FT-IR,1H-NMR进行了表征,中间体芳醚C-O-C(1259cm-1)的吸收峰。缩合成席夫碱后,1693cm-1处的C=O峰消失,-CH=N-(1621cm-1)强特征峰出现;δ=8.45ppm的单峰为-CH=N-氢的特征吸收峰;并利用DSC考察了柔性链碳原子数对席夫碱相态变化的影响,从n=4~16,相态变化的温度随支链碳数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但n=2日寸出现特殊现象,熔点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