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07年由美国新鲜出炉的“次贷危机”被大家所熟知,进而全球都陷入金融危机的浪潮当中。美国人特有的“借贷生活习惯”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绝对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人们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以主观“升值”为目的对虚拟数字财富无限追捧,由主观心理状态决定需求状态,影响经济发展走势。然而随之而来的失业率增加、垄断、物价不稳定及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层出不穷。关于“虚拟经济”的讨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学问题,更是哲学问题。虚拟经济正所谓“虚拟”,就是以一定的数字和符号模拟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中规避实体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时效性、损耗性问题。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模拟,也是通过模拟改变客观世界的过程,虚拟经济在形式上是虚拟的,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客观存在的。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力求找到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观与客观相互协调发展,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契合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的第五篇对虚拟经济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虚拟资本的无限膨胀是导致泡沫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主观的“模拟”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实,金融危机爆发。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而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导致脱离了实际资本,进而产生了泡沫经济,此时的经济处于短暂的繁荣之中。投资者对于财富狂热的无休止追求使得经济泡沫不断增厚,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当遵循“物质主体论”还是“心理主体论”是经济哲学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信用理论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中,也就是心里对于对方未来付款能力的预期,但是这种预期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也是决定信用链条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十六大报告的提出,金融市场开放性加强,目前虚拟经济的迅速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虚拟经济在资金归集、资金调配方面凸显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因此在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应该遵循客观经济水平决定主观虚拟经济运行,政府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与政策导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引导虚拟经济健康影响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