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也得到极大提升,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经过短短三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但是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前,中国市场的“单边市”特征严重影响着投资者合理配置投资资源。为改变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的弊端,2010年3月正式推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这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历程。但是越来越多的市场投资者发现,融资融券交易呈现出融资规模增长迅猛,融券规模发展滞后的特点,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融券交易仍然受限于规模偏低等问题。为解决融券不足的问题,2013年2月转融券业务在转融资后正式推出,标志着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走向常规。融资融券交易在2014年四季度的A股火爆行情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引发了市场投资者对融资融券的担忧,融资融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将可能带来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2015年1月证监会对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开展常规检查,最后通报了中信、国泰君安、海通等11家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违规情况,其后一个交易日证券板块集体重挫,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再度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文章导论部分从国内外文献出发,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发现对融资融券交易与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尚无统一定论,因此对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的研究能够为投资者和监管当局提供较好的依据;文章第1章对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在我国的推出及发展历程进行介绍,并且重点分析了两融制度存在的法律、信用等风险,同时还运用供求原理分析了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分别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的机理;文章第2章对融资融券交易与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介,对相关计量检验做了简要说明;文章第3章对融资融券交易和沪深300指数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采用VAR模型估计、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发现融资融券交易与股票指数的波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相互影响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确实对股票价格波动具有平抑作用。在建立VAR模型时发现,融资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较大,融资甚至可能加剧股票价格的波动,而融券交易能够起到平抑股市波动的效果,但这种抑制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突出。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发现,融资交易余额变动与股票指数的波动相互影响,融券交易余额与股票指数的波动性之间存在单向影响,即融券交易余额是股票指数的波动的原因,但股票指数的波动并不会影响融券交易余额的变动。文章第4章是总结部分,结合相关结论提出一定的投资建议及监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