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用地使用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分析——以将乐县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_Ch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加强,我国城市化发展在速度上明显加快,在规模上也迅速提升,在国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形势下,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本文从农村居民点用地入手,以福建省将乐县为具体实例,对将乐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原因及在新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的趋势。  在丘陵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存在着人均耕地面积大,个人建房占地存在着违法占地和违规搭建现象,这些造成农村居民点土地的浪费。而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设还落后,不少乡镇没有配套的公共设施。同时因为乡镇没有合理的土地规划,还导致近期想要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时往往面临无地可用情况,就会把选址放在村庄的边缘地带,造成村民生活的不便利,更有甚者选址会占用到基本农田和限制建设区,产生用地违法违规行为。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外出人口增多,但是由于外出人员把外面收入投入到改善自家居住环境上,所以部分地区并没有出现相应的用地规模减少情况,反而出现了人减地增的情况。  造成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有诸多原因,一般是有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河流水源,还有地质灾害等方面。区位因素体现在农村居民点与农田、城镇、县城和交通道路距离的关系。社会因素主要是由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组成。  在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趋势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外迁导致农村个人住宅用地需求不大。乡镇用地未来都有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等方面用地需求。同时由于农村和城镇关系不断变化和发展,一方面城镇周边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偏远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越来越小,出现了“空心村”等现象。  农村居民点作为农村村民活动的主要场地,它的用地变化影响着农村土地利用的趋势,反映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基础。农村居民点作为建设用地的主体,还直接影响农村农田保护和粮食安全,影响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要加强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对居民点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此同时也要在农村地区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从源头制止违法用地情况发生。
其他文献
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是多方面的,除了外界的低渗透势给植物造成水分胁迫外,盐离子与各种营养元素相互竞争易造成矿质营养胁迫,且进入细胞的离子也影响细胞内的离子组成和离子环境,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本试验采用水培方法结合玻璃微电极技术研究了盐对不同作物幼苗离子吸收速率、生长、根细胞膜电位等的影响,以及观察了钙的加入对缓解盐害和维持膜电位的可能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对耐盐和盐敏感的玉米主要营养元素
耕地作为人类耐以生存与发展的农业生产资源,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同时也肩负着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重任。对此,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从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