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以后,日本在政治上出现了竞争性的选举制度与单一政党长期执政的政党体系长期并存的现象。随着这种政党体系在1993年的解体,日本在1994年对原有的选举制度进行改革,将原来的中选区制改为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日本的政党体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这种政党体系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和崩溃都显示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和戏剧性。这种独特的表现显示出日本的政党政治存在着某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特殊之处。 在对日本政党政治的独特性做出研究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政党走向这样三种视角。“五五年体制”的形成和崩溃,以及现代竞争性选举的制度安排,都表明日本的新老政党体制都与选举制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通过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结合,本论文试图从选举制度的角度来研究政党政治的变迁。笔者认为,这种视角和方法的研究,对于丰富比较政治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日本政治的特殊性都有一定的价值。 本论文的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由来与意义,对国内外就这一主题所进行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以研究视角为依据,归纳了三种不同取向的政党体系研究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析视角和研究方法,提出从选举制度的角度研究政党政治的依据、思路及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为中选区制与“五五年体制”的形成,主要介绍中选区制的形成过程,以及在中选区制下日本的“五五年体制”形成的过程与原因。笔者将在这一章中提出,战前日本的选举制度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小选区制、大选区制和中选区制的轮替史。二战以后,日本又一次在很大程度上经历了一种大选区制、中选区制和小选区制的轮替。而且,从两次对中选区制的选择中都可以看到,最终选择中选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大党为了排斥小党而相互妥协的结果。但是,中选区制本身是一种鼓励多党存在的选举制度。因而两次实行中选区制都导致了多党的格局。但是,社会党和自民党都通过合并而成为大党之后,中选区制的这种鼓励作用就发生了变化,反而变得有助于凝固1955年之后的政党体系。在早期的阶级型政党时期,在支持基础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中选区制通过鼓励后援会、促成二世议员和不平等的议席分配等途径,巩固了“五五年体制”下的一党独大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