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程设置理论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提出后,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发生着深刻变化。媒介环境由于以网络平台为主要阵地的新媒体的出现而变得复杂多样,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传播环境发生的变化给受众和传媒双方都带来了不少变革,主要体现在受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充当信息的接收方,那么传统媒体通过自上而下的信息发布所实现的设置议程的能力就逐渐被削弱。虽然大众传媒议程设置的能力被逐渐削弱,但并不意味着就彻底终结,各种各样的社会议题依旧充斥在公众的信息生活中,社会总体上也没有彻底摆脱议程设置的影响。议程设置仍旧发生在信息生活的角角落落,尽管传播环境已经由过去的由传统媒体主导的局面演变到如今新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是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本文选取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针对北京PM2.5事件的相关报道为样本,采取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具体报道数据分析该媒介事件发展过程中议程设置具体的变化,发现议程设置的过程在新媒介环境中有别于过去,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一、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流向发生变化,个体议程、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间的作用力更加复杂多边而非单向;二、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受众越来越多的享有主导权;三、新媒介环境下个体议程、媒体议程和公共议程之间发生良性互动;四、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的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呈现出非闭合、非单向且各个环节之间循环的状态。通过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北京PM2.5事件发生前后始末的报道行为的对比,总结出新媒介环境下的议程设置呈现出两点主要特征,一是议程设置过程中由于传统媒体忽略或回避某些重大热点媒体事件,迫于舆论压力后发的报道反应会呈现出“反设置”的状态,而这种“反设置”的被动性在舆论博弈中是不占优势的;二是新媒介环境下,由于传播环境更加多元、受者传者身份不受绝对局限,信源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可以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媒体或者个体,过去传统媒体在信息始发阶段的控制作用被削弱,“把关人”的身份和作用逐渐弱化。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的启示是,政府部门在面临复杂多变的舆论传播环境时,应注意通过议程设置来提升影响力,应适当的对传播策略作出调整,与公众实现良好的沟通、重塑政府信誉,如何把握舆情宣传工作的重点则在于,对议程设置在新时期的新变化进一步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