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方式由于被动服务、存在信息服务不及时、互动性弱等因素,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信息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建立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农业推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了文献调查、实证调查、对比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国内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研究综述。主要围绕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的发展状况、农业信息服务的特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采集、传播方式进行综述与评析。(2)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主要选择了我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滁州市进行问卷调查,涉及滁州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从业人员素质、信息来源、主要影响因素、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财力支持、农户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型、现代通信网络设备在农业科技信息中的应用现状等方面。归纳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提供依据。(3)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了现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的多种模式,如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农业科技110模式,三电合一模式。总结现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运行方式及服务效果。(4)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型构建。主要分析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的特征、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的类型、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推送的服务过程、依托现有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融入主动服务理念,构建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的综合模型。(5)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的发展对策。结合已有的调查和滁州市的实践,从农民素质、人才建设、政府引导、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论文对农业大包干所在地滁州的调查揭示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开展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的必要性。研究发现,既有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备,可以通过融入主动服务理念来进一步完善。论文认为政府部门在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活动中担当主要职责,政府负责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宣传与引导,聘请中介服务代理机构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和信息利用培训,聘请相关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研发,组织农业专家大院,组织专家对新研发的农业科学技术进行示范,吸引农民去观摩。政府安排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人员建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诸如农业市场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技术数据库、农产品储存、运输和销售数据库等。同时由政府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电视网络、电话网络,让农民接通互联网。农民借助完善的农村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互联网访问、查询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同时农业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利用“Push”技术,开展信息推送活动,相关的农民信息采集和基本信息库的建立、农业信息检索与信息过滤、信息推送与信息反馈等过程由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系统完成。在论文所构建的信息主动服务综合模型中,现实中的农业专家大院、农业科技110、三电合一等信息服务模式得到了有机结合,有助于改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效果。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优劣则决定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高低。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数字鸿沟”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我国农业科技信息主动服务模式的效用将会进一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