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布织造技艺于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手工编织的夏布具有排气导汗、保健抑菌功能,以及滑润挺括、清秀平整的质地,自商周以来就广泛用于服饰制作和家用物品。纯手工织造的夏布可以达到很高的精细度,足以媲美丝绸,在唐代被列为贡品远销海外。然而在近代机械化生产,人造纺织面料大规模运用的冲击下,工序繁杂、耗时耗力的夏布织造工艺加重了夏布产业的成本,大部分企业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原坯布出口维持生存。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源远流长的夏布织造技艺依靠留守妇女和老人来维系,面临后继乏人的境地。夏布作为织造技艺传承的载体,凝结了文化性、功能性、环保性,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文化产业日趋规模,民众对环保养生的观念日渐增强,市场上提出了夏布新产品研发的需求。为了提高夏布产品的附加值,以及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本文针对夏布产品的开发设计,结合感性工学中语义差异分析方法,建立产品意象与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确切地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化为设计方案,指导设计实践。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夏布产品,将利于夏布织造技艺的传承。夏布产品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全面认识夏布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首先,作者通过多次、渐进性探访重庆市荣昌县以及盘龙镇的政府、企业与作坊,了解夏布织造技艺的过程,夏布的历史与夏布产品的现状,总结访谈记录与文献资料,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归纳出夏布文化在工艺、经济、艺术、民俗、制度的表现,并且梳理夏布产品的发展过程,指出了夏布在功能、形式上的特色,归纳夏布产品开发的优势和局限,从产品角度概述夏布文化内涵。结合感性工学的语义差异分析方法进行调查设计与分析,从而有效获取需求并转译。采取的调查与分析流程为:收集和筛选产品图片与感性语汇,得到代表性的样本与语意,以5级或7级度量标准制作语义差异量表实施感性评价;搜集的评价数据经过定量与定性分析,获得产品意象与语意间的对应关系。本文设计了夏布感性需求调查问卷,分析以夏布为主要材质设计的工艺美术品、服饰品、家居饰品在产品属性方面的共性与个性,探讨出不同类型下的夏布产品意象风格。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对夏布产品需求的喜好程度,发现年长者(36岁以上)中的女性群体对夏布产品怀有较大兴趣。基于上述的调查结果,确定目标人群为36~50岁的女性群体,以夏布包为例探讨感性工学在夏布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为了获得宽泛的设计参考,围绕“天然纤维”与“手工制作”,搜集了大量包袋的产品概念与图片,以及相关的语义描述;依据对夏布服饰品一类产品属性的分析,筛选出代表性产品图片与感性形容词汇,建立语义差异量表,进行感性评价;绘制了调查样本在各意象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图像,定性分析出夏布包袋的产品属性。为了深入研究不同设计要素对包袋的影响,运用正交分析方法辅助调查,从而得到产品意象与设计要素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大体一致。夏布包应具有独特、圆润、明净、舒适的意象,独特意象可以通过非常规的包身形状以及刺绣编织等工艺装饰实现,圆润意象可以通过环状提手、无棱角的包身、较大容量等要素实现;明净意象强调色彩协调,亦受短提手、圆润包身的影响;舒适的意象强调包袋的收纳性能与柔软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底面造型、图案工艺的影响。最后,依据前期的调查结论以及目标人群的特征分析,确立雅致简洁为夏布包的设计风格。围绕设计风格与人群需求,深入分析夏布包在造型、材料、色彩和工艺方面的具体实现方式。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从工艺角度着手,探讨夏布包与手工技艺叠布绣、编织、堆绣结合的产品方案。并且选择较好的3个设计方案,进行实物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