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鲍桑葵说,在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孕育着使鲍姆嘉通在1750年成为“美学”的正式奠基者的思想萌芽。莱布尼茨是德国美学的始祖。在美学史上,鲍姆嘉通通过给这一现代学科命名“Aesthetics”,而被称为“美学之父”;但是也有学者把这一殊荣授予沃尔夫。但是无论鲍姆嘉通还是沃尔夫承担父系的荣誉,莱布尼茨都是现代美学的始祖。莱布尼茨为这一术语的成形奠定了心理学、认识论的坚实基础,也为整个德国美学的发展铺好道路。在康德之前的整个理性主义美学传统都形成于莱布尼茨的基础之上。而莱布尼茨在构造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过程中,“美”,即多样性统一的原则是其思考的重要原则。不仅作为莱氏哲学基础的单子的概念被规定为一种整合多样性于统一的“力”;而且整个世界被设想为一首伟大的诗,在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构成了具有和谐秩序的统一体。美学的维度充斥在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神学的思考之中。在十七世纪唯理论的框架下,笛卡尔主义的数学方法和认知的理性主义产生了现实的贫瘠化,凡是那些不能被上升至普遍原则的感觉感知的证据都被排除在外。笛卡尔曾经解释说他拒斥感性认知乃是因为他认为感性认知由价值判断构成,因而不是方法上的而仅仅是主观的。在笛卡尔之后感官的认知力量就被普遍认为是微弱而可以忽略不计的,直到莱布尼茨第一个迈出单纯数学性认知的步伐,为感性乃至美学保留其应有的地位。另外,十七世纪新教神学的教条直接宣判了生活中“美”、“感性”原则的死亡,莱布尼茨另一大贡献在于反对新教神学的负面影响,捍卫了审美领域的合法性。莱氏美学的基础原则就是充足理由律,即审美判断都有一个充足理由。莱布尼茨的体系由两大真理观支撑: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前者符合矛盾律,后者符合充足理由律。必然真理所符合的矛盾律是科学世界的根本大法,充足理由律则是生活世界的根本大法,它倡导一种仔细琢磨与探讨的精神,去权衡一个原则或者规则的适度性,这种“适度性”就是结合人的生存、生活的意义问题去探讨拥有一个信念的价值问题。审美判断的充足理由律就是这样一条规律。审美判断是有客观内容的,审美愉悦来自混乱地感知到的对象的完善。审美判断因而是认知的,所以这些判断是有对错之分的。对于莱布尼茨来说,说一个审美判断是完全任意的,仅仅事关个人喜好,就是过早地向无知投降的表现。完全个人的喜欢就如同完全任意的行为。如同对于意志来说,一个我们无法给予任何理由的行为是不可能的,完全个人的倾好也是不可能的。莱布尼茨认为美学的核心概念以及主要问题是美,而美存在于对完善的知觉之中;完善存在于和谐,和谐就是单纯体中的多样性;审美批评与审美创作由原则支配,而原则是哲学家探索并且加以系统化而成。因此这些原则可以还原为第一原则;真、善、美是三位一体的,是对同一价值的不同反应,这一价值就是完善。莱布尼茨把审美反应纳入认识论的范畴进行讨论,详细探讨了微知觉以及我们感官的粗糙性以及整合性问题,为感官如何提供“美”的思维方式寻找认识论的基础。莱布尼茨用上帝之作品比拟优秀艺术家之作品,用艺术家的创造能力比拟上帝的创造能力。他把想象力构想为艺术中的一种原创能力,一种超越规律和生搬硬套的能力。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既是原创的又是可理解的。艺术作品不是通过机械地遵循业已建立的规律来完成,但是它确实展现了一个多样性统一体的完善性。艺术家创作作品,对于一个主题所选取的表达方式应该有一个充足理由;对于作品来说,设计,即艺术家的构思,对于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正是它提供了整合作品为一个统一体的精神扭力。无论这一设计的意图更偏向于再现对象还是表象内心,都提供了所有构成元素简单相加所不能实现的主题。件作品犹如一个有机体,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我们作为有限的理性的存在,不仅具有类似上帝的理性,而且具有类似上帝的创造力。上帝在多样性中创造了秩序井然的世界,艺术家创造了多样性统一体的艺术作品。莱布尼茨的哲学遗产影响颇为广泛,如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康德、费尔巴哈的影响,对意志主义者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对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以及对分析哲学的罗素和斯特劳森、直觉主义的鲍姆嘉通和克罗齐以及道德哲学的罗尔斯和诺奇克都有深刻的影响。但是在美学影响方面,莱布尼茨的贡献主要在于对理性主义美学的影响,其中包括从沃尔夫、高特舍特、鲍姆嘉通、文克尔曼到门德尔松以及莱辛的整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