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介电常数与含水率关系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常规的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工作过程中,对于异常结构面的分析通常都是从图像的处理入手,结合典型异常结构面图像特征进行直接的分析与判定,这样就可能由于预报人员经验不足和图像反映信息的多解性而造成不良地质信息预报出现偏差或者分析结论依据不足。特别是对于含水较高的红粘土质围岩,围岩本身自稳能力比较低,在开挖之后含水率的高低对于围岩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如何准确的判定出含水溶洞、富水带等对于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意义重大。而在实际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高含水率的红粘土质围岩并不多见,因此这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论文从岩土介质结构特性和电磁特性理论研究出发,结合室内试验,分析出土体的干密度、含水率等参数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建立起含水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拟合公式,从而在地质超前预报过程中就能够通过计算介电常数来分析所预测断面的含水率,找出可能存在的含水溶洞、富水带位置;另一方面,通过含水率为中间变量,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反演介电常数来得到所预测断面的力学参数,对断面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以便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变更开挖和支护方案,从而保证了工程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施工机械的财产安全。本文所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了解地质雷达技术和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具有较强特殊性的高含水红粘土围岩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研究方向。  2)从土体的物质结构特性和电磁学特性的理论出发,通过微观的极化理论阐述了介电常数这一表征介质介电能力的概念。结合土体的结构特性为本文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3)研究了电磁波在实际传播过程中的传播机理和在介质中产生衰减的因素。理论上解释了在实际的环境中探地雷达波呈现的是相互叠加的“多次波”这一现象,并设计室内试验加以验证。为运用地质雷达来分析预测高含水率的异常结构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4)设计试验,得到了相同干密度下不同的含水率所对应的土体介电常数并分析变化规律;同时又探讨了相同含水率状态下介电常数和干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对试验结论给予解释说明,并建立了介电常数与含水率关系的拟合曲线及方程。另一方面,设计了土体不同干密度、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剪切试验和压缩试验,将含水率这一参数作为中间变量,给出介电常数和土体的粘聚力、摩擦角之间的拟合关系曲线。  5)以实际隧道工程地质超前预报为实例,利用本论文所研究的结论,运用RADAN软件对超前预报的采集数据进行介电常数计算,再通过介电常数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所预测断面的含水率,为预测含水溶洞、富水带等提供了依据,实现了从常规的定性、直观的推断到根据实际数据的定量计算。同时,进行围岩稳定性的超前数值分析,使地质超前预报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更具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城市气候中,风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因子,城市风环境的形成与城市的空间结构,建筑群体的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风环境优化的城市设计策略,其次以辽东湾
  本文利用阅读法、归纳法、评述法对我国自低碳生态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定量定性评价低碳生态城市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主要从评价方法及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全球化的低碳革命掀起了低碳化浪潮,我们迎来了低碳时代。低碳时代的到来,对中小城市的发展而言,既充满挑战,又潜藏机遇。本文对低碳时代中小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
  本文通过对武汉王家墩地区旧机场搬迁而展开十余年规划建设工作的过程回顾,解析了王家墩商务区从谋划到组织、从规划到建设的思考和编制过程,总结了地区性规划建设的工作框
目的:用亲和层析分离法从广西眼镜蛇毒中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以期缩短NGF的纯化周期,提高NGF得率;并探讨NGF对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方法:(1)粗蛇
通过对村镇房屋进行调研分析,村镇砌体结构房屋普遍存在承载能力较低,缺乏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房屋整体抗震性能较差等缺陷。随着村镇经济的发展,尽管村镇房屋的居住条件有了一定
摘要: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家庭成长环境的负面影响,观念的差异,教育方法的不恰当,社会信息的复杂性,这些都是激发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而且严重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危害。  关键词: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
  沈阳市老虎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工程规划建设是垃圾填埋场近期优化的实践,本文结合该项目的建设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其对其他类似的社会实践有所贡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大规模地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涌现出了各种新型结构。大跨、重载、具有良好耐久性能以及高强低耗等特性的结构逐渐成了发展方向。而预应力型
  本文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出发,结合城市水系连通工程的功能与发展历程,探究两者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参考相关的规划实践,从绿色基础设施这一视角来解读城市水系连通工程,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