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同时反复牵拉损伤周围组织,而造成的慢性腰部疼痛,出现以第三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或称为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多表现为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晨起、弯腰或劳累后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活动后略减轻,疼痛可累及臀部及大腿,有时可放射到腹部,是临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因腰部急性扭伤或慢性劳损,使第三腰椎横突周围软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筋膜增厚、粘连对通过其间的腰脊神经后外侧支产生卡压所致腰、臀部酸痛及腰部活动受限为主的综合征。本综合征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等等方面,有个别患者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扭伤,引起急性腰痛,甚者生活不能自理。祖国医学中虽然没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腰痛”或“筋痹”范畴。现代医学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则从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症状等临床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现代的各种治疗方法很多,如药物、局部封闭、针灸、手法等等,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各有差异。针刀疗法是一种发明了近30年新疗法,并逐渐成为治疗劳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运用针刀疗法治疗该病已取得了较为可靠疗效,在国内运用较广,但对其治疗机制尚未清楚,为了探讨针刀干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这一具有代表性慢性软组织损害的治疗机理,补充理论机制,通过本实验推测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以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兔模型为实验对象,观察针刀干预前后对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水平的的影响。
方法:将实验兔24 只随机投币法分为针刀治疗组(n=7)、阻滞对照组(n=7)、模型对照组(n=5)、正常对照组(n=5),造模后15d 和21d 时分别进行针刀和阻滞治疗干预,各组在造模后15d 进行干预前先抽血检测各项指标和处死兔一只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剩下兔于造模后31d 抽血检测各项指标和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造模后15d 和31d 的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模后15d 时,针刀治疗组血清中IL-1β、IL-6 和TNF-a 与阻滞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的(P<0.01);造模后31d 时,针刀组和阻滞组结果与造模后15 d 时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两组与模型组比较也有显著的差异(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造模后15 d 时组切片有充血,肌肉结缔组织内炎症反应程度相当,纤维组织增生,淋巴小结生成,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密集,材料已崩解,大多被细胞吸收。造模后31d 时针刀治疗组:成纤维细胞排列成行,炎性细胞较少,肌腱筋膜内细胞集聚,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胶原重建开始,原始瘢痕形成。阻滞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增多,红细胞明显减少,炎性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增生较针刀组少。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增生,纤维有断裂,可见红细胞散在,有炎性细胞,有增生的毛细血管。
结论:
综上所述,本实验证明针刀干预能有效抑制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 和TNF-a 的水平,改善腰部损伤软组织的局部微循环,活血化瘀,理筋通络,恢复第三腰椎软组织周围的炎症动态平衡,使局部疼痛得以改善,这可能是针刀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