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基数和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增加,导致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俱增,癌症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分析发现,胰腺癌是死亡率极其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死于胰腺癌的患者上百万,其死亡率高居第四位。大约90%的胰腺癌都是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虽然,我们在不断探索研究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是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手术切除率极低、预后极差、发生率和死亡率几乎相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胰腺癌发病隐匿,病理进程发展迅速,缺乏有效的早期病理诊断标志物和临床治疗药物,并且超过90%胰腺癌患者都发生局部侵润或远端转移。因此,探究特异的可调控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并阐明其分子机制,对提高胰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泛素偶联酶2C(UBE2C)是由Townsley教授发现,位于染色体20q13.12上的基因编码,19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属于E2泛素偶联酶家族成员之一。UBE2C作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中的重要泛素偶联酶之一,参与调控很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细胞周期、抗原提呈、转录调控和细胞凋亡等。既往研究发现,UBE2C在很多癌细胞系和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例如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结肠癌和脑肿瘤等。UBE2C在胃癌细胞中高表达,可调控Wnt/β-catenin和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EMT)。在神经胶质瘤中,UBE2C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在结肠癌中,高表达UBE2C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密切相关。但在胰腺癌中,UBE2C如何调控其发生发展知之甚少。本文主要探究UBE2C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且通过组织芯片结果,统计分析UBE2C与胰腺癌分期分级、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淋巴转移和生存预后等指标的相关性,评价其是否为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初步探讨其作为诊治靶标的可能性。我们在多个肿瘤相关数据库中都发现UBE2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预后情况密切相关。采用IHC检测胰腺癌组织芯片中UBE2C的表达情况发现,UBE2C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p<0.001;p=0.02;p=0.01),并且UBE2C高表达患者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UBE2C低表达患者组,生存曲线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UBE2C在胰腺癌细胞系SW1990,Panc-1,BxPC-3,CFPAC-1,Hs766t,AsPC-1和永生化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中的表达情况,发现UBE2C在胰腺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同时,我们也在配对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检测了UBE2C的表达情况,也发现相对于癌旁组织,UBE2C在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设计小干扰siRNA序列,在胰腺癌细胞系CFPAC-1和Panc-1中下调UBE2C蛋白的表达量,CCK8检测发现下调UBE2C,细胞活性降低;EdU检测发现下调UBE2C,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干扰UBE2C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划痕和T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发现,下调UBE2C细胞迁移能力降低。利用小干扰siRNA在CFPAC-1细胞中下调UBE2C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并且cyclingD1和Vimentin分别下降3.5倍和2.6倍。Western Blotting检测干扰UBE2C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和EMT特征Marker发现,E-cadherin表达增加,cyclingD1、CDK6、CDK4、CDK2、Vimentin、N-cadherin和MMP2等表达降低。同时,小鼠荷瘤实验发现,利用慢病毒shRNA在CFPAC-1细胞中下调UBE2C,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本文主要对UBE2C在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究。我们发现与人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系(HPDE6-C7)相比,UBE2C在人胰腺癌细胞系中普遍高表达。在胰腺癌细胞系CFPAC-1和Panc-1中下调UBE2C蛋白的表达量,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周期阻滞在G1/S期,小鼠皮下成瘤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UBE2C在胰腺癌患者中高表达,并且是PDA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总之,UBE2C参与调控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且可作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同时UBE2C也可能是胰腺癌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