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原始倾向及其视觉隐喻探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主观的美学思想和个性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德国特定时空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一场突破传统艺术体系的精神革命。在经济衰落、战争灾难与精神缺失等复杂社会背景的压抑下,以“桥社”、“青骑士”和“新客观派”为主要代表的表现主义艺术家,用革命性的姿态去寻求艺术的本质。他们受舶来的原始异域文化审美价值的影响,从主体观念出发,以德意志民族理性求证的文化传统对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进行探索。通过对绘画的造型、色彩、线条、笔触等艺术实践,揭示了表现主义绘画与原始艺术相通的艺术思维与本质关联,使表现主义绘画形成原始倾向的艺术趋势成为历史必然。艺术家运用夸张、抽象等表现手法传达内心深处纯粹的精神世界,用视觉隐喻的形式予以事物真实面貌,从而赋予观者对真实之美的触动和感知。这为如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和理论视野,有利于我们对当下的艺术氛围进行思考,在立足民族现实的基础上要遵循艺术本我的精神根基和探索艺术新形式的创作勇气。
  本文以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探究其原始倾向及视觉隐喻入手,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图像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完善本文的理论体系,建立明确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分四个章节论述:第一,明确研究内容,对表现主义、原始倾向、视觉隐喻等相关主题做出梳理性阐释;第二,探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中出现原始倾向的原因,分别从社会状况、原始介入、民族根基、艺术传承、和哲学思潮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结合艺术作品研究表现主义绘画中原始倾向的艺术语言,从造型、色彩、线条、笔触、符号等方面分析表现主义绘画与原始艺术的形式共性,并浅析其画面传达的视觉隐喻内涵;第四,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分析表现主义绘画与原始艺术的本质关联,得出两者的艺术思维和精神是相通的,它为当今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思想框架和理论视野,对本人的艺术探索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线条是绘画语言要素中灵活、生动的部分,如人的外轮廓线、风景中的海平线等,在客观上这些线条是不存在的。而在绘画中,线条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处理和概括,它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西方的现代绘画艺术观念不断更新,画家不再热衷于仅仅表现出镜像式的画面和事物的外部特征,艺术的表现方式从追求物象的真实性而转变为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表达。线条作为绘画语言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它具有其
学位
徐渭是中国绘画史上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之一,对于其在花鸟画艺术上的独创性成因,本文在吸收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之归结为由戏谑精神与态度所产生的创造力。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背景下“戏谑”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晚明时期戏谑之风的盛行对徐渭思想、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其生平、精神疾病的状态以及人格与心理等方面探讨了徐渭“戏谑”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将徐渭式“戏谑”的精神特质归结为“游戏精神”与“文
学位
当下,伴随各国建立核心素养框架的理念,我国也展开了一番研究热潮,由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内容,围绕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与体系的探索引起了国内教育者的诸多讨论并在学校实践中开展了一场思想的变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在探索中发出一系列的讨论,例如“如何实现在课程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达”“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出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如何顺应“核心素养”的
学位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进程,是逐渐以融合主义的面貌,体现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实践过程。20世纪上半期的西画东渐过程中,以洋画运动为代表,油画作为西学东渐的重要文化样式,经过中国留学生的传播,于中国本土进行了不同于过往的大面积参照移植。其中中国油画家,用多种个体的行为方法,进行着早期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尝试。随着油画的多元化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绘画形式,而作为中国本土油画,又需要融合中国本土元素。古老的中华
学位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真实发生的根本动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学习动机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美术教师能否从学习动机的角度去开展教学实施十分重要。激发并维持小学生美术课的学习动机,也是他们在今后十多年的学校美术教育中逐步形成美术素养的关键动力,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  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出现了随着年级的增高,对美术课的兴趣逐渐下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动机在不断弱化,分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多
学位
抽象并非中国本土语言词汇,抽象画进入中国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中国式抽象画应运而生。纵观其发展,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初步接触到西方近代绘画的影响,五十年代在台湾上海等地有活跃的团体出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形成一股趋势,九十年代呈现多元化到如今各式展览热潮,可以说这是外来文化根植于中国文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抽象画本土语式探索的讨论尤为热烈,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有意识无意识的显现出中国传
梅清是清初时期的一位诗画全才。梅清将诗歌情怀和书法造诣融于绘画之中,艺术成就流传至今。梅清画风以清秀淡远为主线,本文主要探析梅清“秀以远”的绘画风格。  梅清所处的明末清初是社会、思想、文化激烈变化的时代,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审美趣味。在当时的“摹古”风气下,梅清的绘画一直体现出了强烈的自我特点,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面对传统他融百家之长“借古开今”,因而被后人称之为“明清两代山水写生画家之领袖”。面
学位
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角落推动了人类活动,艺术创作也不可避免受到新的媒介材料与创作观念变化带来的多层面影响,而使其面貌在发展中愈发多元与创新。在创新中利用并转化传统文化或艺术元素,将其作为新创作的内容以及组成元素的当代新媒介艺术作品,随着中国艺术发展的潮流与转折,而逐渐在中国当代艺术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内当代艺术发展初期,一些艺术家误解了艺术作品中媒介与形式创新的价值意义。经历反思之后,国内当
学位
石涛,明朝王室后裔,清初著名画家、美学家。原名朱若极,明湮灭后为逃难隐姓埋名,遁入沙门,法号石涛,号原济。晚年离佛入道,潜心修炼,自称“大涤子”。  石涛一生居无定所,四海飘荡,在他经历苦难和忍受家国亡灭之痛时,只有书画伴其左右,石涛曾有题画曰:“一生苦闷无处去,遂寄情于书画,聊以自娱耳。”但是,石涛并不仅仅以书画自娱,他在绘画以及艺术理论上的辉煌成就,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的“我法”美学,成为后
学位
吴历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画家、诗人、琴艺大家。处于中西交流背景下的遗民画家,吴历的宗教信仰发生了变迁:前半生游走于佛儒道之间,专注于修身养性;后半生则信奉西方天主教,潜心从事传教工作。  吴历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干戈扰攘的乱世,洁身自好的渔山通过宗教信仰来获取内心的宁静和慰藉。艺术创作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的过程,吴历宗教信仰的转变,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存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