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在当前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郊区农民经历着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不断实现着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而作为最先受到城市辐射带动影响的城郊区农民群体,其法律意识也受到城镇化的深刻影响。培育和增强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义。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总体开始增强。但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社会资源尚不能平等分配,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培育路径,以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本文以城镇化作为大背景,以法律意识理论为指导,将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看作是市民化进程的动态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结构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研究,本文发现城郊区农民法律意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是:法律平等意识明晰,但知行未能有效统一;法律公正意识不够强,对法律本质认知程度不深;程序正义意识薄弱,情感态度倾向于实体正义;基本认可法律权威意识,较缺乏法律权威信仰;法律服从意识较弱,缺少服从法律的自觉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生活方式城镇化均显著影响法律意识中的某些维度。回归分析显示,房屋拆迁和征地经历、打工经历、浏览转载微博、参与论坛讨论、观看电视新闻、职业地位、网络浏览新闻、地理位置、个人利益表达、社会参与和公共事务参与均对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显著的解释力。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城郊区农民的法律意识培育路径:提升城郊区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物质保障;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制度建设,完善法治环境;强化城郊区法律意识宣传教育,增强普法效果。
其他文献
族群在当代非洲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肯尼亚尤为明显。肯尼亚政党与特定族群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政党选举则表现出强烈的族群投票模式,最明显表现是2007年肯
妇女问题是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妇女问题。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