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际社会对安全有效、制剂均一、品质稳定、质量可控的药用植物提取物的需求呈急剧增长的态势,并开始关注竹叶黄酮。本课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在中药现代化方面所做的大量探索性工作,依托导师在竹叶有效成分研究开发领域长期的工作积累,以天然来源的刚竹属(淡)竹叶为原料,将微波协助萃取(MAE)技术应用于竹叶有效成分的提取,通过超滤(UF)和纳滤(NF)的组合式膜分离技术分离药用活性部位,选择安全性好、对类黄酮选择性高的聚酰胺作为吸附材料进一步富集目标产物,得到了符合中药Ⅱ类新药原料药要求(总黄酮糖苷≥50%)的高精度的竹叶总黄酮制剂。同时,在小试基础上进行了放大试验,在工艺技术研究的同时整合现代质量控制手段,使研究成果具备产业应用的基础。研究内容和结果分述如下: 1.将MAE技术应用于竹叶有效成分的提取,以总黄酮(Total Favonoids,TF)含量作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在700~1400W的范围内,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40%、固液比1/20、萃取时间40min。而在模拟体系的单因素试验中,对芦丁增溶作用明显的β-环糊精,在竹叶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中对方差的贡献不显著。与经典的索氏抽提法和有机溶剂热回流提取法相比,MAE可使竹叶总黄酮的萃取率提高150%~160%,同时,在缩短提取时间、减少有机溶剂用量等方面体现了独特的优越性。 2.通过对纯芦丁(黄酮醇糖苷)体系的超滤行为的系统研究,探讨了在超滤过程中,料液的压力、温度、流速和pH值与渗透通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溶质的扩散效应和料液流动的剪效应对透过率的联立效应。对于一个可在膜表面形成可逆覆盖层的横流体系来说,在起始时间段由于覆盖层的形成,渗透通量会逐渐下降,此后体系将会达到某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一般来说,稳态时膜通量的大小随温度和进料溢流速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会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俞卓裕竹叶铸用有获钾位伪板取.令离、化化二艺枚术肠研究 以竹叶粗提物(EOB一f04)为起始原料,采用二段超滤(UFI和UF川和一段纳滤(NF)的组合进一步分离活性部位。在运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同时,采用HPLC法定向检测目标产物、定量四种主要的碳昔黄酮,对工艺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监控。UFI、UFn和NF三段分级产物中总黄酮干基含量分别达到31.20%、40.20%和25.50%,相应的截留率为12.31%、36.61%和22.64%;总固形物的截留率分别为10.90%、25.13%和24.51%;四个碳普黄酮合计的截留率为10.49%、37.86%和30.44%。其中UFll截留物的干基总黄酮含量超过了40%,是一种中、高精度的竹叶总黄酮制剂,可直接用作膳食补充剂、保健功能因子、高档护肤因子、食品添加剂等,也可经进一步精制成为H类新药原料药。表明,该组合式膜分离过程起到了分离杂质、富集有效部位和浓缩料液的三重作用。 3.以竹叶提取物(Ebl971)为原料,比较大孔树脂和聚酞胺两种吸附材料对竹叶黄酮的精制效果,得出二者对总黄酮的最大吸附容量均在14%一15%之间,最适吸附pH值在7.5左右,理想的乙醇洗脱浓度为50%。聚酞胺对竹叶黄酮的选择吸附性能优于大孔树脂,对有效部位的富集效果显著强于大孔树脂,如在聚酞胺柱的50%乙醇洗脱部位中,干基总黄酮含量达到了65.19%,回收率为30.95%;而大孔树脂柱相应部位中干基总黄酮含量仅为42.78%,回收率为27.95%。 在中型柱的放大试验中,选用UFH截留液为起始物料,用聚酞胺作为吸附剂,水洗除去大部分酚类物质,用50%的乙醇一步洗脱,洗脱液经减压干燥后,比色法测得干基总黄酮含量为53.9%,HPLC法测得其中鱿草昔、异药草普、牡荆昔和异牡荆昔的含量合计为10.49%。聚酞胺精制前后,总黄酮含量仅提高了13.6%,而四种碳昔的干基含量从2.05%上升到10.49%,增加了5倍。 综上所述,微波协助萃取能显著提高竹叶有效成分的得率及生产效率,粗提物经组合式膜分离技术除杂,结合聚酞胺吸附一解析技术精制,可获得符合中药H类新药原料药要求的、有效部位含量不低于50%的竹叶总黄酮制剂。表明微波协助萃取、膜分离和吸附~解析三种高新技术的有机组合,在竹叶药用活性部位的提取、分离和精制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研究结果对植物类黄酮的生产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