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寄生于犬的蠕虫约有120余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约50余种。这些寄生虫不仅常引起犬腹泻、消瘦、贫血,尤其是幼犬,不仅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减弱,从而感染其它疾病,而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对湖南省来自9个地区的438只犬蠕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绦虫感染率为42.68%,蛔虫感染率为45.43%,吸虫感染率为21.92%,犬钩虫感染率为7.3%。绦虫、蛔虫复合感染率为23.06%,绦虫、吸虫复合感染率19.18%,蛔虫与吸虫的混合感染率为21.92%。同时发现湖南犬绦虫的分布规律为犬复孔绦虫以岳阳、怀化和张家界感染率最高,达60%~100%;阔节裂头绦虫主要分布在湖南的湘西,且感染强度不大;曼氏迭宫绦虫以山区的张家界及湘西最高,感染率达60%;水泡带绦虫在山区的感染情况比较普遍,以张家界地区最多,感染率达30%;多头带绦虫和带形带绦虫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怀化和湘西,感染率达20%~25%。豆状带绦虫整体感染率不高,仅3.42%。其它犬蠕虫在湖南的分布规律为钩虫在郴州的感染率最高,达29.03%,蛔虫的感染很普遍,主要是犬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在益阳感染率最高,分别达58%和41%。吸虫的感染主要为华枝睾吸虫,各地区均有分布,以郴州感染率最高,达51.61%。为更好地防治犬蠕虫病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对犬绦虫核糖体D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首次获得了犬曼氏迭宫绦虫、水泡绦虫、多头绦虫的rDNA的ITS序列,其ITS序列总长为1200bp~1300bp(ITS-1为720bp,ITS-2为572bp),G+C含量为53.99%~59.33%%。序列比对结果显示7个代表性犬绦虫样品(DM4XX,DM6YY,DM15ZJ,MM11JT,TH5XX,TH28CS,TPW2XX)的ITS-1、ITS-2序列存在较大差异,可分为四个种群,且种间相似性最高仅达41.6%和7.4%。即使是不同地方的同种也存在差异,种内相似性最高为98.3%和97.4%。由此可见,种间差异明显,种内也有一定差异。证明ITS序列可作为绦虫的遗传标记,填补了我国部分省份地区犬绦虫ITS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研究的空白。本研究的第三部分对犬绦虫线粒体nad4基因进行了研究。根据绦虫的部分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经过PCR扩增犬绦虫线粒体nad4基因序列,克隆及测序。获得6个代表性样品(MM11JT,TH29CS,TPW32CZ,TPW33CZ,TH45XX,TPW45)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均为523bp,经核苷酸序列互对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存在三个种群,且其种间差异为2.1%~30.1%,比种内变异(2.2%)大。种内变异均小于其与其它种种间的差异,能为种间鉴别提供遗传标记。本研究的第四部分对犬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了研究。根据绦虫的部分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经过PCR扩增犬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克隆及测序。获得8个代表性样品(TPW2XX,DM4XX,TH5XX,DM6YY,MM11JT,DM15ZJ,TH28XX,DM31CZ)的核苷酸序列,序列长度均为341bp,经核苷酸序列互对比较,结果显示它们存在四个种群,且四个种间cox1序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12.9%~30.3%,为7~85个碱基差异。种内差异曼氏迭宫绦虫碱基差异为0.0%~1.8%,其它种种内也仅存在1~4个碱基差异。由此说明,cox1基因序列为一段非常保守的基因序列,说明cox1基因非常适合作为绦虫分类的遗传标记。本试验首次对绦虫nad4和cox1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研究,从线粒体基因的角度,开展绦虫线粒体遗传变异和DNA多态性方面的研究,找到了研究绦虫分子分类学、种群遗传关系有效的遗传标记,填补了我国寄生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相关研究的空白。本研究的第五部分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犬绦虫特异PCR检测方法,确定了对犬绦虫进行PCR检测时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5℃,最佳MgCl2浓度为3.0mM,此时,检测条带亮且没有非特异性条带出现。并且当样品DNA浓度被稀释640倍时,仍可出现清晰的条带。为该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结果也为对绦虫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