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成都天府广场下穿隧道为工程背景,从深基坑施工引起土体位移变形的因素及机理入手,主要通过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基坑周围土体变形的特点,提出了施工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地中倾斜和边坡水平位移等做了研究分析,并用灰色系统方法、双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及皮尔曲线拟合法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指数平滑法预测,且比较了这几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特点;并根据某一断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总结了基坑变形的规律。 经过对大量的监测数据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初期,地表沉降、地中倾斜和边坡水平位移值均较大,随着支护工作的完成,变形逐渐平缓趋于稳定,暴雨天气会引起变形的陡然加剧;在基坑开挖初期,地中倾斜与深度之间存在较好的一元线性关系,随着基坑的开挖呈现出抛物线和对数关系;地表位移以沉降为主。在基坑监测中,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使得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受施工工序和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随着预测时间的推移,其预测精度有所降低,建议采用指数平滑法及其它方法预测。 通过对深基坑K0+500断面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在边角处的空间效应较强,而在中部空间效应较弱;基底中间区域的回弹量较大,基坑坑底的最大隆起量不在基坑中心点处,而在基坑中心点一环形区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效应;随着土体的不断开挖,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并迅速超过上一工况的位移值;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大,水平位移变化也逐渐增大,且从开挖开始至整个支护过程结束为止,边坡水平位移最大值的位置逐渐下移,其最终位移的最大值落在基坑中上部附近位置;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分布呈凹槽形,基坑坑边处的沉降并非最大,距坑边3~5m处沉降最大;且距坑边越远,沉降越小,到距坑边30m后仍有沉降,但沉降量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