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观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偏振多普勒雷达是处于当前国际前沿的高科技项目,它不仅能得到气象目标的幅度信息、相移信息,还能根据偏振信息计算出气象目标的微物理场信息,如:云内粒子的相态、排列取向、空间分布和尺度谱等。本文采用新研制的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通过不同天气系统观测的雷达偏振量资料研究天气系统降水特征。   本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参量特征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利用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层状云、对流云和冰雹云天气,其观测偏振参量的表现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利用观测试验资料研究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雨估算问题。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国内外双偏振多普勒雷达研究现状,并就本研究的目的和特色进行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介绍观测试验场地和设备,同时对X波段雷达所固有的局限性问题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尽可能通过雨量试验订正X波段由降雨造成的衰减问题。   第三章对层状云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   利用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到层状云降水的雷达偏振参量表现特征:层状云降水中“零度层亮带”位置相比其他位置表现出Zh、Zdr观测值较大,ρHV明显降低,同时Kdp值出现正负交错等特征,并用表现特征简要分析了层状云产生降水的机制。   第四章对对流性降水观测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特别是对强雷暴雨观测情况进行深入的讨论。认为强雷暴云中Zh和Zdr的观测值能够反映降水粒子在不同高度雨滴大小变化和转化过程,而Kdp的观测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雷暴云的电荷结构和位置。并对强雷暴雨的地面降水特征进行了观测分析。   第五章专门就冰雹云观测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主要结论是:冰雹落点处Zh较大, Zdr、Kdp为负值或近于零,相对应的pHV值小于0.96。   第六章对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估算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分析,并从雨量计资料反演适合X波段雷达的降雨估算系数,结果表明: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仍然受到降雨衰减的严重影响,对于X波段降雨估算式R(Kdp)估算中等降水比较可靠,而其它估算式因与Zh和Zdr相关,受降雨衰减的影响,估算不精确。   第七章对全文中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讨论,阐述本论文的创新点,并对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24 species of wild medicinal plants of Rosaceae belonging to 16 genera were found in Loess Plateau of Northern Shaanxi, China. Their roots, flowers or fruits co
全国各市县诚招公益入户推广商(100元/台推广费)新趋势:国家以定未来5年全民家庭普及,公益推广百姓受益推广赚钱有保障一、诚招合作商1.在全国各地征寻诚信、优秀推广商,确保
陆面过程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外场观测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目前在陆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中对于地表植被冠层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精确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在冠层二流辐射传
本文利用探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初始扰动对对流云发生发展的影响。分析CaPE(Convection and Precipitation/Electrification)资料,表明水平对流卷(horizontal convective r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钢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们追求方式之一,笔者针对钢琴弹奏技巧进行分析,
本文以1975-2010年“双阻型”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OLR逐日分析资料、MJO指数和经过一阶Butterworth带通滤波后的低频数据,合成
利用1981-2016年4-10月中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逐日站点降水资料、日本东京台风中心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
In this study interregnal variability of two major components of climate,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have been addressed. It is an effort to charac
本文使用1998-2006年的TRMM3G68/PR、3842资料和1998-2005年的3A12和CSH(Convective/Stratiform Heating,对流和层状加热)资料以及1998年7月的NCAR/NCEP-1全球再分析资料,利用M
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的主要水稻产区,该区处于单双季稻的过度带,是典型的单双季稻混作区,每个地区可种植的熟性搭配种类较多;基于模拟产量来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