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钎料的电迁移行为研究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封装技术的高集成度和微型化的趋势,焊点的尺寸越来越小,使得流经焊点的电流密度迅速提高,很容易达到103A/cm2或者更高,从而导致焊点中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所谓电迁移是指焊点在一定电流密度的作用下,电子和金属原子之间进行动量交换,发生质量扩散和迁移的一种物理现象。电迁移能够促使金属原子源源不断地进行迁移,在阳极形成小丘或堆积,增加了短路的隐患;而在阴极则会形成空洞或裂纹等缺陷,而且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这些裂纹和空洞会逐渐扩展,最终可导致电路的断路。所有这些缺陷的存在都严重降低了焊点的可靠性。   目前,国际上研究焊点电迁移可靠性问题普遍采用的是搭接接头,此种接头的结构与电子封装中倒装芯片的结构保持一致。然而,应用此种搭接接头进行电迁移理论研究存在一定缺陷,即电流在流入焊点和流出焊点时会发生了两次偏折。电流的偏折容易产生电流的聚集,从而引发严重的焦耳热聚集。为了消除焦耳热聚集对电迁移研究的影响,本文创新的采用对接接头的形式研究无铅焊点的电迁移特性。此种接头形式有效地消除了由于电流拥挤产生的焦耳热聚集,研究的本质更加注重于材料本身的电迁移特性,而并非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Cu/Sn-58Bi/Cu和Cu/Sn-3.8Ag-0.7Cu/Cu焊点接头在电迁移过程中显微组织的演变及微量混合稀土元素(RE)和锑元素(Sb)的添加对其电迁移行为的影响。电流密度为3×103~1.5×104A/cm2,环境温度为20~150℃。电迁移试样采用铜/焊点/铜的对接接头形式,在自主设计搭建的焊接平台上完成焊点接头的制备。实验过程中应用MicroviewMVC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焊点的形态变化。   Cu/Sn-3.8Ag-0.7Cu/Cu无铅焊点的电迁移实验表明,由于铜原子和锡原子的迁移及其热应力的影响,使得焊点的整体形貌变得凹凸不平。阴极处出现了明显的裂纹,且有薄薄一层Cu3Sn金属间化合物出现;阳极处没有发现明显的Cu3Sn金属间化合物。由于Sn-58Bi钎料的熔点较低(138℃),所以温度的变化对其显微组织形貌的影响很大,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也较之其它高熔点的无铅钎料更加突出。实验结果表明,由于Bi在Sn中的溶解度非常低,两者几乎不互溶,所以电迁移可导致Sn、Bi的两相分离。其中,Bi聚集在焊点的阳极界面,而Sn则聚集在焊点的阴极界面。这充分说明了Bi在电迁移的作用下是由焊点的阴极向阳极进行扩散迁移的,而且扩散速度要比Sn的要快。由于Bi原子的扩散离去,在阴极附近形成了拉应力,空洞和裂纹由此产生;而在阳极附近由于Bi原子的到来形成了压应力,导致了小丘的堆积。电迁移还可引发钎料基体内金属间化合物(IMC)的形成与迁移、界面IMC层的粗化和长大等。最为重要的是,电迁移过程中,作者首次发现了Sn/Bi混合晶须的生长。这些晶须主要在阳极Cu基板的钎料薄膜层上、阴极钎料损耗的区域以及阴极界面钎料基体中形成。对Cu基板钎料薄膜层进行抛光处理后发现,大量片状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附着在薄膜表面。因此,可以断定,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成为Sn/Bi混合晶须生长的主要驱动力。   合金化是改善钎料合金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向钎料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达到改善钎料性能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微量Sb元素(1.0wt%)的添加对Sn-3.8Ag-0.7Cu钎料电迁移行为的影响。电流密度为5×103A/cm2,环境温度为150℃。实验结果表明,Sb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钎料基体/Cu基板界面处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然而在钎料基体中却形成了脆性的SnSb固溶体,这种脆性相固溶体在高电流密度作用下表现出了不稳定性,容易在固溶体边缘及其内部产生裂纹,从而降低了焊点的可靠性。作者还研究了微量RE(0.1wt%)的添加对Sn-58Bi钎料电迁移行为的影响。电流密度为5×103A/cm2,环境温度分别为室温和100℃。实验结果表明,微量RE的添加能够明显改善钎料基体的微观组织,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电迁移过程中,RE起到了钉扎的作用,降低了界面能和晶界能,限制了位错的运动和晶界的滑移。从而有效的抑制了Sn-58Bi焊点中Sn/Bi的迁移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焊点抵抗电迁移的能力。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研究清洁的可持续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其中,电化学储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锂硫电池被认
期刊
苍茫的大海总多风雨,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行.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承载14亿人梦想和期望,全国两会再度踏上新
期刊
“女神节”刚刚过去,白色情人节已然临近.3月,“她经济”热度再升,其中,在保险市场,女性保险产品关注度亦逐渐走高.rn值得留意的是,在生活与工作带来的双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
期刊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规模的扩大、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产生的垃圾也在不断增加,以致人们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rn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
期刊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藻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困扰我国乃至世界的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目前对于藻类水华的治理方法包括物理措施、化学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其中以溶藻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抑藻技术崭露头角,成为人们日益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课题组前期从水库中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FM,经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 strain FM)。本文在此基础上以水华暴发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