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属于酰胺类局麻药,都可以引起运动和感觉神经的阻滞差异。罗哌卡因是结构为左旋对映体的局麻药,在硬膜外麻醉时产生的运动阻滞较轻。有研究发现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运动阻滞的效力小于布比卡因。而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来说,似乎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产生比布比卡因更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差异,运动阻滞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这对于病人的术后早期活动和出院很有益处,特别适用于产科和门诊手术。这一点是它相对于布比卡因的优势。
解剖学的研究显示脊神经中的背根神经比前根神经粗大,但是背根神经分成若干易于分离的神经束,相对于单独的细小前根神经来说增加了与局麻药接触的面积。此解剖学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何感觉神经比运动神经更易于被阻滞。而且,对蛛网膜下腔的内窥镜和显微镜检查发现,在蛛网膜内存在包绕神经根和系带的膜,它可以潜在地把脑脊液(CSF)分割成几个部分,可能可以阻止前后根之间的脑脊液的信息传递,这可能也是感觉和运动阻滞发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然而有研究显示,在脊髓麻醉中观察到的感觉和运动阻滞差异并不如硬膜外麻醉时明显。因此新型局麻药罗哌卡因因感觉运动阻滞差异而具有的优势在脊麻应用中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数量不断增加。关于年龄对脊麻阻滞效能的影响方面,有些研究发现老年人脊髓麻醉的感觉阻滞平面较年轻人高,麻醉作用起效快,阻滞平面扩散广,麻醉作用时间延长,认为老年病人对脊麻的敏感性增高。而有一些研究却提示年龄老化对感觉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没有影响。另外,已有研究显示老年病人的硬膜外麻醉最低有效运动阻滞浓度小于年青人。但是关于年龄老化对脊麻运动阻滞半数有效剂量(ED50)的影响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测定不同年龄组患者蛛网膜下腔应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运动阻滞ED50,以研究年龄老化对局麻药应用于脊麻的运动阻滞ED50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药物运动阻滞的相对效力。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腰硬联合麻醉(CSE)下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年龄18岁以上、ASAⅠ—Ⅱ级的病人120例,其中65岁以上及65岁以下各60例,两个年龄组内分别用计算机程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脊麻药物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即共分为四组,分别为Ⅰ组:65岁以上组病人应用罗哌卡因脊麻;Ⅱ组:65岁以下组病人应用罗哌卡因脊麻;Ⅲ组:65岁以上组病人应用布比卡因脊麻;Ⅳ组:65岁以下组病人应用布比卡因脊麻。
2.排除标准:
(1)有椎管内麻醉禁忌症的病人。
(2)术前患有神经肌肉疾病,或下肢运动功能检查有异常,或无法完成检查的病人。
(3)对麻醉用药或术中用药过敏者。
3.终止标准:
(1)对麻醉用药或术中用药出现过敏者。
(2)术中无法完成检查的病例。
二、研究方法:
1.麻醉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建立外周静脉通道,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10ml/kg进行扩容。
用一次性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左侧卧位下经L2-3或L3-4棘突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在硬膜外针内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腰麻针见清亮脑脊液回流通畅后,按预设局麻药种类及剂量向头端注入局麻药,注射时间为10秒。然后在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以25G注射器针头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收缩压下降幅度达基础值的20%以上或低血压伴恶心呕吐时静脉注射麻黄素10mg。
2.试验方法
Ⅰ组、Ⅱ组病例蛛网膜下腔用药为0.5%罗哌卡因,Ⅲ组、Ⅳ组病例蛛网膜下腔用药为0.5%布比卡因,分别由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与生理盐水稀释配制。四组病例最初的研究剂量均为4mg,剂量间隔为1mg。
每例研究对象的注射剂量由序贯法根据前一病例的结果来决定。选择剂量的原则是若一个病人有效则下一个病人剂量递减一级,若无效则下一个病人递增一级,直至完成所有试验。
研究剂量的有效与否由改良Bromage评分和髋关节运动功能评分两种方法评估,给药后5min、10min各测定一次。如蛛网膜下腔给药后5min或10min任一下肢的任一种运动阻滞评分大于0分,则判定该病例研究结果为有效,则下一个病例给药剂量减少1mg。如双下肢的两种运动阻滞评分均为0分,则判定该试验结果为无效,同时下一个病例剂量增加1mg。
以25G针头针刺法沿前正中线测定给药后5、10、15、20min的感觉阻滞平面。若患者无任何感觉、运动阻滞征象,则判断阻滞失败,该病例被排除,而下一病例继续采用该剂量。
脊麻注射药物20min后,根据需要可给予硬膜外腔注射2%利多卡因以达到手术需要的阻滞平面。
3.观察指标
记录每一例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以及脊麻药物种类与剂量、运动阻滞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后的平均动脉压(MAP)最大降幅、心率(HR)最大降幅及麻黄素用量。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运动阻滞ED50及其95%置信区间。计算同一局麻药不同年龄组之间效力比及其95%置信区间,以及同一年龄组不同局麻药之间效力比及其95%置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Ⅰ组和Ⅲ组分别有2例和1例患者因腰麻针没有回抽到脑脊液而被排除,余117例病人完成研究。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情况,其中性别比、体重、身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各组的运动阻滞ED50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Ⅰ组4.87mg(4.19,5.61);Ⅱ组7.48mg(6.56,8.71);Ⅳ组3.91mg(3.11,4.81);Ⅳ组4.12mg(3.30,5.08)。
3.各组运动阻滞的相对效力及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Ⅱ组/Ⅰ组0.65(0.23,0.90);Ⅳ组/Ⅲ组0.95(0.66,1.24);Ⅳ组/Ⅰ组1.23(0.99,2.16);Ⅳ组/Ⅱ组1.83(1.15,10.54)。其中Ⅰ组和Ⅱ组比较、Ⅱ组和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Ⅲ组、Ⅳ组患者麻醉后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低于Ⅰ组、Ⅱ组,各组患者麻醉后的MAP最大降幅、HR最大降幅及麻黄素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65岁以上组病人脊麻应用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ED50小于65岁以下组。
2.65岁以下组病人罗哌卡因脊髓麻醉的运动阻滞ED50大于布比卡因。
3.罗哌卡因脊髓麻醉时感觉、运动阻滞的分离较布比卡因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