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乙酸龙脑酯提取与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来源 :泸州医学院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砂仁是临床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 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之功效,用于湿浊阻中、脾胃虚寒吐泻、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等症。现代研究表明,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是砂仁行气止痛、镇痛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且为砂仁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成分,具有结构、性质稳定和质量易于控制等特点。本课题优选了砂仁乙酸龙脑酯水蒸气蒸馏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首次以砂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收率为指标,优选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β—CD)的制备工艺条件,且对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了质量检查。以期通过上述研究更好地控制砂仁药材及其中成药的质量,为今后砂仁新产品的开发、砂仁药材——中间品——成品质量控制标准的新体系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1)乙酸龙脑酯提取工艺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采用L9(34)正交设计表,以乙酸龙脑酯收率为指标,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考察砂仁药材粒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四因素三水平对乙酸龙脑脂含量的影响,优选砂仁乙酸龙脑酯最佳提取工艺。(2)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为防止挥发油挥发所造成的损失,为改善其溶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对砂仁挥发油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依据L9(34)正交设计表,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包合物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通过考察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β—CD与水之比、包合温度、搅拌包合时间四因素三水平,运用加权评分法对所制得包合物的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进行加权评分,优选出环糊精包合乙酸龙脑酯的最佳制备工艺。 结果:(1)水蒸气蒸馏法最佳提取工艺:砂仁壳捣破,加水量为药材量的96倍,浸泡0.5h,提取时间8h,乙酸龙脑酯提取率可达到(1.516±0.0378)%(g·g—1),n=5。(2)环糊精包合乙酸龙脑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1ml挥发油用环糊精8g,环糊精:水为1:15,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3h。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证明包合物已形成,气相色谱法检测包合前后挥发油的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 结论:以砂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收率为指标,选用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同时为防止砂仁挥发油挥发所造成损失,采用β—CD制备砂仁乙酸龙脑酯包合物。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的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可行,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证实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是不同于乙酸龙脑酯和环糊精的一种新物质,包合物制备成功。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肉桂、当归、陈皮、丁香水煎煮工艺的研究,找出肉桂、当归、陈皮、丁香制取汤剂的最佳煎煮方法和最适宜的煎煮时间;分析煎煮时间对挥发油成分和水溶性成份的影响程度
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驳骨丹化学成分研究,第二部分为湖北栝楼种子不皂化部分化学成分研究,第三部分为鱼腥草化学成分研究。第一部分驳骨丹化学成分研究驳骨丹(Gendarussa vulgaris Nees.)为爵床科(Acanthaceae)驳骨草属(Gendarussa)植物,以茎、叶入药,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肺经。生于丘陵草坡,路旁村边或灌丛中。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雷公藤属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及免疫抑制等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等疾病。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 f.)与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Levl.) Hutch)是中药雷公藤的主要来源,二者亲缘关系及临床应用是否具有可替代性一直是雷公藤属植物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是因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而造成葡萄糖(Glucose, GLU) I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综合征,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根治糖尿病药物,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用于糖尿病治疗药物十分必要。背景与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从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中获得的羽扇豆烷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