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还乡》女主角游苔莎悲剧命运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u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和诗人,《还乡》是他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他创作转型期的著作。自1878年出版以来,《还乡》受到了评论界及读者们的广泛关注。评论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研读。本文将围绕女主人公游苔莎·维尔的悲剧命运展开研究。美丽的游苔莎出生在一个海滨城市蓓口,他的父亲是乐队的指挥。游苔莎自小在蓓口生活并接受教育,直到父母先后去世,她不得已才跟随年迈的外祖父来到埃格顿荒原居住。但是,从一开始她就与荒原格格不入,视它为“牢笼”和自己的“冥国”,一直想的是如何逃离。因此,在这里让她原本就抑郁的性格变得更沉闷孤寂了。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嫁一个好男人身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依靠丈夫离开荒原,过上她想要的生活。然而,她的计划一次次失败,先是戴蒙·韦狄放弃她娶了荒原女孩托玛沁·姚伯为妻,然后是从巴黎归来的克林·姚伯也下定决心留在荒原,并最终由于用眼过度几近失明,不得不靠砍荆棘为生。这样的变动让游苔莎彻底失望了,为了达成理想,她决定做最后一搏一跟韦狄离开埃格顿荒原。但也就是在他们计划离开的那天夜里,荒原上风雨交加,他们二人双双落水身亡。小说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了荒原上发生的这一切。作为一个外来者,游苔莎与荒原之间的矛盾是十分尖锐的,她从来没有尝试着去适应这里的一切,相反地,只是渴望离开这。她为了达到目的,做出了很多反抗,但是,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的。在那个父权社会里,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甚至是人格,她们被要求依附于男性。游苔莎的叛逆注定会被现实所吞没。同时,她是一个有无止境欲望的人,她渴望热烈的爱情,完美的情人,奢侈的生活,浪漫的感受。并且她的行动几乎全是在这些东西的支配下实施的,她很少考虑社会的要求和传统的习俗。所以,游苔莎的反抗注定要以失败告终,她的悲剧命运也是必然的。本文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女权主义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探析了游苔莎·维尔悲剧的成因。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整体上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基础条件、经济流通体制和区域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速
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历来是各国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我国更是如此。从最近几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我们得知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并不是逐年递减,也
目的:女方卵巢功能异常引起"不孕症"和男方精液活力异常引起的"不育症",主要以"复方阿拉瓦衣毕孜蜜膏"为进行治疗的探讨。方法:对29例男女不孕不育症,服用排泄体内黏液质制剂
测量方程的非线性是纯方位角跟踪研究的难点。为了解决传统伪线性估计结果存在严重有偏性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伪线性估计的无偏估计方法,即在伪线性方程中利用约束最小二
“五四”至40年代末,是专属于青年人的“大时代”。因为先驱们的召唤,青年们争相从历史的尘埃中跳出来,以破坏者和建设者的姿态站上社会历史的舞台。青年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
分析了异态类主观评注性副词"居然"与"竟然"的语用预设,发现作为预设触发词,"居然"引发的预设是真正来自可能世界的预设,"竟然"引发的预设只是针对现实世界的预设。统计结果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存在于多种组织中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因其具有易于分离扩增、多向分化、造血支持、低免疫原
少先队爱心教育初探●张振东爱心是与同情、关心、体恤等情感活动密切相关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常常促使一个人产生利他动机并表现出利他行为。爱心的产生与一个人的移情能力有
本文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历史以及当时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借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艺术经济学等学科的观点与原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生产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文化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深远而广泛地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活动。“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