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1860-1935),是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浪潮中的重要作家、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被“重新发现”后重返经典作家之列。吉尔曼一生著述颇丰,既有社会学著作也创作了大量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小说《她乡》是吉尔曼“乌托邦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吉尔曼在该小说中虚构了一个纯女性的她者乌托邦,前人分别从女性主义乌托邦角度、比较文学角度、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等对该小说进行解读。然而,还鲜有研究者关注到小说中的女性所特有的双性同体气质,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笔者发现《她乡》中的女性超越了父权社会思维所规定的女性柔弱、敏感和顺从的既定气质,她乡女性既拥有男性健美强壮的体格、大胆果断的气质、独立自主的思想,同时又凸显了女性迷人的内在气质,主要表现在其卓越的缝纫技巧、慈爱温婉的个性和温暖的母性光辉。从以上表现来看,本文作者认为她乡女性是“两性和谐”的双性共同体。因此,该论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她乡》中的女性双性同体的具体建构过程。本文认为,她乡女性的双性同体建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奠定男性气质的根基阶段,第二阶段是塑造成熟的男性气质阶段,第三阶段是凸显内在的女性气质阶段,正是成熟的男性气质与内在女性气质的完美融合使得她乡女性的双性共同体得以最终建立。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作家及作品,梳理国内外对小说《她乡》的研究情况,阐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目的,并提出论文要解决的问题。正文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着重探析她乡女性男性气质根基的奠定——双性同体建构的基础阶段。笔者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着手,以《她乡》中着力描写的她乡的建国历史、她乡婴儿的成长过程及她乡孩子的受教育方式为考量对象,认为残酷的建国经历激发了她乡女性的勇敢本性;生母远离,婴儿共同生活,专业人才进行抚养的成长过程从小锻炼了她乡女性的独立意识;寓教于生活及终身学习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她乡女性自主的思维模式。正是由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的共同影响使得她乡女性逐步奠定了男性气质的根基,这为她乡女性双性同体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章着重探讨她乡女性塑造的成熟的男性气质——双性同体建构的稳定发展阶段。笔者分别从生理、心理和思想上对小说中的六位主要女性人物:塞利斯、阿利玛、艾拉多、索梅尔、扎瓦和毛玳身上所展现的成熟的男性气质予以探析,认为自由自在的体育活动练就了她乡女性强健的体格,不断追求进步的自我要求塑造了她乡女性阳刚的气质,和谐友爱的国家氛围树立了她乡女性自主的思想。她乡女性的男性气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推进过程使得她乡女性的双性同体建构迈向稳定发展的阶段,确保了双性同体得以最终建构的稳步进行。第三章着力探索她乡女性建立的成熟的女性气质——双性同体建构的两性气质融合阶段。笔者分别从生理、心理和女性特有的母性层面着手,认为高质的生活追求使得每个她乡女性都练就了高超的纺织技能,温暖的姐妹情谊更加增强她乡女性的慈爱温婉,母职的至高崇尚升华了母性的光辉。在塑造成熟男性气质的基础上必须完美融合女性气质才能使她乡女性的双性共同体得以成功实现,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和谐共存才能保证她乡女性的双性同体得以最终建立。通过三章的论证,本文得出结论,吉尔曼在《她乡》中塑造的女性是两性气质完美融合的双性共同体。双性同体的她乡女性超越了父权社会思维给予女性传统气质的单一规定,猛烈抨击了父权社会既定的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不公平划分;同时,本文认为,通过塑造双性同体的她乡女性,吉尔曼表达了她对理想女性的展望,即理想的女性应该勇敢跨越性别固见,寻求最理想的自我状态:兼具男性的独立和果敢又保留女性的慈爱和母性的和谐双性共同体。该论文的学术意义在于运用双性同体理论对《她乡》进行分析,为该小说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环境下,父权制仍然顽固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当中,对于性别的偏见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双性同体”作为一种理想的状态存在,鼓励女性勇敢跨越性别固见,争取话语权;同时也为男女两性提供了一个更健全的人格类型参考,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培养更适合生存、更利于交往和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