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640层动态容积CT(DVCT)对血管密度比及冠脉斑块钙化积分的评估价值,进一步探讨640层DVCT在评估冠脉斑块稳定性上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①资料收集:回顾性研究九龙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50例,患者在此期间均进行了640层动态容积CT(DVCT)扫描冠脉检查及DSA冠脉动脉造影(CAG),选取患者CTA图像质量达到优良者纳入研究;②血管密度比的测量:将患者CTA数据导入Vitrea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主动脉平均CT值选取斑块所处冠状动脉开口水平的主动脉横截面上进行测量,斑块混合CT值选取斑块所在管腔处测量斑块及管腔的混合CT值,血管密度比=斑块混合CT值/主动脉平均CT值;③斑块钙化积分的测量:将患者CTA数据导入Vitrea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如果斑块钙化面积>1mm2,斑块CT值峰值>+130Hu,即可认为是斑块内含钙化成分;斑块钙化灶峰值记分规定:130-199Hu为1分,200-299Hu为2分,300-399Hu为3分,≥400Hu为4分,斑块的钙化积分=钙化灶峰值记分×钙化面积(以1mm2为单位);④斑块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临床资料,若患者近期有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并经CAG证实并且置入支架者则定义为不稳定斑块,若患者仅有稳定性心绞痛或无明显临床症状则定义为稳定斑块,将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稳定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的血管密度比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考CAG对狭窄度的定义,斑块处狭窄程度<50%为轻度狭窄组,50%-75%为中度狭窄组,>75%为重度狭窄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3组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稳定斑块组的血管密度比的均值为0.23±0.14,不稳定斑块组的血管密度比均值为0.16±0.08,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CT斑块钙化积分分别为轻度狭窄组10.68±16.57;中度狭窄组为11.83±19.61;重度狭窄组分为40.72±32.43,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密度比及斑块钙化在评估冠脉斑块稳定性及粥样硬化进程上具有较好地参考价值,并能对冠脉介入治疗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