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货币化、经济金融化过程中,金融增长既是经济增长的推力,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拉力。金融中心体系作为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及金融交易集聚的有机网络是国家经济网络中的重要环节,其作用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对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金融中心体系的集聚与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经济的区域均衡及可持续发展,因而从宏观视野超脱地区限制以构建我国合理、完整与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对促进我国现代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均衡与城市功能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金融地理学是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与传统经济地理理论的最大差异在于其对地区差异化的解释。传统经济地理认为地区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因为是地理位置及其自然条件等因素决定的,而金融地理理论则认为地区差异是地理、经济、金融、历史、文化、制度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金融地理学不仅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对金融中心体系建设的影响,而且强调社会、文化、法律、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突出了非金融因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金融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外部性与信息腹地的理论内涵使得金融地理学为研究金融中心体系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切入点
本文以我国金融中心体系的构建为主题,以金融地理学为理论视角,在对现有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一定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优化的金融中心体系指标系统及其基本模型,以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腹地分析三重视角作为我国金融中心体系节点城市选择的基本标准,选择出我国的金融中心体系八个节点城市,并最终形成一张布局合理、功能完整的金融中心体系网络。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存在两种基本模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为尽快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体系,我国的现实选择应是政府推动为主的模式。政府推动的建设模式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完善金融中心体系建设与稳定运行的宏观环境。
除导论之外,第一章对金融中心体系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梳理以为全文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二章分析我国构建金融中心体系的现实需求;第三章构建我国金融中心体系的指标系统并进行指标优化;第四章进行我国金融中心体系的节点选择;第五章根据我国实际经济金融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我国金融中心体系进行基本布局,并对各节点城市赋予特定的金融功能;第六章讨论我国金融中心体系的基本模式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