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汉货币问题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笔者在梳理前辈学者们有关两汉货币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发现至少存在两点不足,其一,在两汉货币问题研究领域中,还存在不少有争议的问题,并有一定的挖掘空间。例如,汉文帝“使民放铸”的原因及评价问题,就值得进一步探讨,大多数学者对汉文帝的举措持否定态度,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与西汉时期的研究相比,“量少而质低”是东汉史研究的一个特点,而有关东汉货币问题的研究成果就更加少了;在论及东汉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时,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此外,关于东汉货币的主导形态问题也一直是争论不休的焦点。其二,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两汉货币问题时,人为地把货币制度与货币思想分开探讨,没能使知识结构阐述得系统完整。笔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充分借鉴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尝试把货币思想融入货币制度变革过程中,对两汉货币制度及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尤其就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探讨,尽量做到史论结合,并力图有所突破。本文由前言、论文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就学术界对两汉货币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点评,对本文研究的缘起和意义及研究尝试做了简单介绍。论文的主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西汉货币制度的嬗变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汉高祖“令民铸钱”揭开了民间大量自由铸币的序幕。其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并付出了一定的历史代价,汉武帝终于重新建立了国家统一的货币制度,使“王者制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在货币思想方面,主张由中央政府统一货币铸造权是西汉中前期货币思想的主流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贾谊、贾山、晁错和桑弘羊等人。西汉后期,在各种矛盾日益尖锐的影响下,五铢钱制受到实物货币思想的冲击,其中贡禹提出了废除金属货币的主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王莽四次币制改革之过程,以及其变革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面对政治黑暗、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商货昂贵,阶级矛盾激化,政治危机四伏等种种社会现实,王莽企图用托古改制的办法来挽救社会危机。在其一系列的改革中,以变革币制最为频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他不可思议地进行了四次货币改制。但王莽的币制改革从根本上违背了货币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使社会经济日益恶化、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王莽还对周边少数民族发动了战争,在这大环境下的币制改革失败是必然的。第三部分主要对东汉货币的主导形态及相关问题展开论述。东汉五铢钱制得到了恢复并不断铸钱,但其货币经济相对衰落。因此,事实上,东汉时期是实行以铜币为代表的金属货币与以布帛为代表的实物货币并用的货币制度。同时,笔者对东汉实物货币复兴的缘由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认为原因有三:其一,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其二,钱法滥恶的结果;其三,东汉田庄经济发达。在货币思想上,张林提出了“封钱用布帛”论,刘陶反对“铸大钱”论,荀悦坚持“行钱论”。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综合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