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之前沿阵地——《中和》月刊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侵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并不仅仅是一场军事的战争,也是一场“文化战”、“思想战”。日本发动“思想战”的目的无非就是妄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使沦陷区的民众心甘情愿做日本军国主义的顺民和奴隶。在“思想战”中,日本特别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占领北京后,日军自办、扶植各类媒介,占领宣传“思想战”的前沿阵地。《中和》月刊即是日本发动“思想战”的一大阵地。   本文在全面研读《中和》月刊原始资料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的栏目和文章,分析《中和》月刊依附日本帝国主义充当日本对华文化侵略工具的实质。文章首先介绍《中和》创刊的时代背景、杂志概况以及作者群体,接下来通过分析杂志的内容揭露其意识形态。《中和》月刊刊登评论国际局势的文章,宣传以苏美英为代表的旧势力是亚洲祸乱的根源;站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评述战争,抨击英美的腐朽没落,宣传日、德法西斯国家必胜,其用意也就是为日本法西斯摇旗呐喊。杂志刊登大量关于鸦片战争、庚子之役的文字,意在强调美英法等国对中国的侵略,诋毁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以此美化日本的侵略;发表关于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史的文章,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日友好的历史传统,其用意就是宣传“中日提携”,共同抵抗西方对亚洲的侵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中和》刊登一些远离政治的文艺类栏目,使沦陷区的人们忘却了日本的侵略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民众的抗日意识;刊登介绍关于日、德两国文化、风俗、社会和艺术的文章,其实质是吹捧日本和德国的文化,为日本帝国主义涂脂抹粉。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和》月刊依附日本,充当日本“思想战”的宣传阵地。作为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媒介,《中和》月刊注定要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海德堡在印刷业的圈子里早就名声大震,不过,这个名字很快就会在全球家喻户晓,这要感谢好莱坞大片--可以说,海德堡凭借此片初涉银幕,一夜成名.
期刊
人物简介  曾来德,1956年出生在四川蓬溪的一个偏僻农村,18岁去宁夏当兵,21岁考上西安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后拜宁夏书法家胡公石先生为师,从此走上书法之路。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画院副院长曾来德的工作室在北京四环边一个小楼里。小楼夹在两栋高楼大厦之间,但丝毫不显紧促,反而从容地像是艺术雕塑,红色砖墙包裹着浑然一体。内里别有洞天:外间是敞亮的客厅,一圈摆满了石雕、造像、瓷瓶;中厅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