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至十八世纪的百多余年,对中国形象的讨论在西方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上至国家,下至平民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形象进行想象与设计。诸多承载中国文化的设计载体,丰富了世界艺术设计史,深刻影响了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现代西方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添加中国元素,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其实已经断断续续地持续了八百多年了。从十六世纪起至十八世纪末止,西方艺术家从欧洲的艺术视角出发,在平面、室内、装饰、建筑园林等诸多领域对中国形象的设计形成一股相当热的潮流风尚。这种混合东方情调的设计风格源于对中国工艺品的收藏与仿制,利用漂亮的贝壳和蜷曲的藤蔓装饰一切,迎合矫饰卖弄、繁复优雅的时代精髓,植根西方审美意识,反映前人对世俗幸福与理想关怀。虽然"中国风"与中国的事实距离仍然遥远,却与欧洲人梦想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中国"贴切结合,令人不得不叹服。这些对东方的误解与想象反映在艺术家的作品里,他们创造出一个田园诗般的艺术世界,表达贵族阶级和新中产阶级的放任自由和关怀。"中国风"设计凝聚了大航海时代西方想象和探索中国的旅程,展现了西方模仿与阐述中国的形式和思想。由于"中国风"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领域,而且本论文也以这一领域为主要考察范围,故在此不对文学、戏剧领域出现的"中国风"做出阐释。近年来,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交流比较,已经延伸到了中西美术比较的领域。对西方"中国风"的研究愈来愈多地被艺术界学者关注,并已形成一股学术风潮。虽然国内的相关论述已经进行到了对具体"中国风"作品主题与图样上的系统性研究上来,遗憾的是,大多还是从美术史等单一维度出发,分析其时代背景以及发展脉络,缺少对当代设计价值的启发。由鉴于此,我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尝试从设计上,梳理"中国风"设计的风格特征和表现形式;从空间上,体会东西方文化内涵与审美品味的地域特性;从时间上,结合当代设计原则,思考十七、十八世纪"中国风"设计衰弱与复兴的原因;从价值上,反思中国现当代艺术设计的问题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