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最广大区域的乡村,面临着传统和现代的演变,尤其是如环巢湖地区乡村这样的文脉特色并不十分突出的一般型村落,他们在近年来城镇化的大潮中该何去何从?文章以环巢湖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了近年来其发展演变的趋势,提出适应于不同乡村空间演变的策略与途径。首先,将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空间的演变分为四个阶段,详细解析了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的农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根据目前环巢湖地区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总结概括影响乡村空间演变的各类因素。原本较为封闭的乡村空间逐渐发生异化,并开始形成新的乡村空间。其次,将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空间要素和精神空间要素两大类。物质空间要素分为宏观乡村形态、中观乡村肌理和微观乡村节点三大部分,并以长临河镇罗洪村、黄麓镇洪家疃、长临河镇虹光村、长临河镇湖滨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研究2009-2017年其乡村物质空间要素的演变,并总结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的主要特点。精神空间要素分为文化习俗和社会生活,通过访谈和调研总结近年来环巢湖地区乡村精神空间要素的变化。最后,对环巢湖地区近年来乡村空间演变的集中趋势进行概况,通过调研问卷分析了当地居民对于乡村空间演变的认知与需求,并总结出环巢湖地区乡村空间演变的集中矛盾,试图探寻既能提高乡村的人居环境水平,又能保留人们记忆中的乡村空间演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