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戊奇荒”是发生于晚清的一次大旱灾,其所造成损失和影响都是空前的,这场灾荒因光绪三年(丁丑年)、四年(戊寅年)问灾情最为严峻,而称为“丁戊奇荒”,同时又因山西、河南两省灾情最为严重,亦称为“晋豫奇荒”。《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办报时间最长、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份近代化报纸。由于其为商业报纸,因而社会新闻成为其最主要的关注点。而《申报》报馆位于上海租界内,是由英国人美查投资创办的,较少受到清政府的限制和影响,使得《申报》的报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丁戊奇荒”作为当时的社会新闻,《申报》新型媒体的代表,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通过《申报》对“丁戊奇荒”的相关报道和评论为基础,分析“丁戊奇荒”赈济中的成功与不足,探讨《申报》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在“丁戊奇荒”中所起的作用,以为当今政府救灾以及媒体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供借鉴。全文包括四部分:第一节介绍了《申报》有关“丁戊奇荒”灾情的报道。“丁戊奇荒”是当时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申报》将其作为重点报道对象,除了对灾情进行相关报道外,对“丁戊奇荒”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也给予了很多报道。本章根据《申报》的相关报道,从“丁戊奇荒”对生命及人口的影响、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第二节是《申报》关于“丁戊奇荒”救济方面的报道,及从《申报》的报道看当时社会各界的救灾活动。这一节按照救灾主体分为一下三方面:首先是官方的救灾,由于官方是救灾的第一主体,本章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官员个人救灾三方面内容来分析晚清政府在救灾中的效果和作用。其次为民间的救灾活动,民间也是“丁戊奇荒”中的重要力量,尤其以士绅发起的义赈救灾活动最为突出,另外普通百姓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参与了救灾,此外远在海外的华人也踊跃捐款捐物。由于《申报》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因而保留了大量的记载,尤其对外国传教士的记载最为丰富,这也是本节分析的重点之一。第三节《申报》针对“丁戊奇荒”进行的救荒讨论,这也是全文的重点。本节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从“丁戊奇荒”发生的成因进行了讨论,重点从政治腐败、官吏的贪污受贿、传统赈灾制度的衰败、鸦片种植和战争影响五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其次探讨救灾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具体从救灾机构存在的隐患和官员的腐败贪污来进行分析。在放赈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困难,第三点则是主要探讨了外国传教士和士绅放赈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第四,探讨了《申报》所讨论的灾后补救办法。结合各种救灾方式和《申报》所提出的建议,主要涉及赈济、调粟、赎田三方面,其中赎田是《申报》讨论最多一种方式。最后,《申报》就如何防灾进行了讨论。《申报》上的建议主要有植树垦荒和兴修铁路两大类,其中兴修铁路是我国近代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救灾方法,《申报》探讨最多,而这也是本部分的重点。第四节从《申报》报道灾荒方面所具体的特殊优势、特点、作用等方面,对《申报》与“丁戊奇荒”救济的关系进行了具体总结,探讨了《申报》在“丁戊奇荒”救济中的作用以及《申报》在救荒报道中的些许不足。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在肯定《申报》对“丁戊奇荒”言论报道的同时,指出了在救荒报道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