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服饰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对视觉感知的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结果。它包含着中华各民族的族群结构、人文背景和审美心理等诸多的文化信息。各民族服饰中造型、图纹、色彩等符号不仅体现在人与“鬼神”的关系之装饰上,那充满着传统人文主义色彩的符号形式,更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符号形式之间的“视觉情感”关系的融洽交汇。中国民族服饰符号语汇的特征,是运用造型语言,从个体文化的视角来阐释一种共有文化的方式。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民族服饰的造型、图案、色彩、材质等“能指”符号是物质基础,是我们能感觉到的东西。然而,对于民族服饰符号“所指”意喻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发展迁徙、思想信仰、审美习惯和行事背景将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服饰的创造和传承是以符号为媒介,它以“无声”的、“纯粹状态中的语言”,向人们展现着服饰自身诞生的历史时期和时代印记,诉说着民族文化神秘而艰辛的发展历程。在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民族服饰符号的情感语汇与符号结构之间的稳定性随着人类求新、求异的精神需要不断寻求着新的契合点,从而促进了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分析民族服饰符号“所指”的寓意,并不是一味地去比较各民族间服饰文化的差异性,而是要重新审视、解读民族服饰符号的行为,剖析民族服饰符号中“观象取象”,并“由象见意”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用前瞻性的眼光理解民族服饰符号语汇,发掘民族服饰符号中潜在的精神内涵,并将民族服饰元素合理地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之中,使民族服饰符号特征更具有可视性。